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文史 > 正文

汉文帝如何以“文”安天下(2)

核心提示: 汉文帝作为旷代明君,其治国安邦上最大的特色是善于辨析利弊,审时度势,把捏分寸,知所进退,恰到好处,收放自如,充满睿智。这种政治上的卓绝睿智,使得他无论是确定施政的宗旨,还是选择施政的重点,抑或运用施政的手段,都能够做到举重若轻,左右逢源,进退裕如,掌握主动。

汉文帝虚心纳谏,闻过则改

汉文帝政治上的睿智,也体现为他胸襟宽阔,拥有博大的包容心,能够虚心纳谏,听取臣下的合理意见与建议,闻过则改,集思广益。

居于统治最顶端的皇帝,拥有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所谓“惟辟作威,惟辟作福”。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文过饰非,独断专行,信谗拒谏,为所欲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汉文帝之所以为后人所肯定和颂扬,就在于在他的身上几乎看不到通常帝皇所容易犯的这些毛病。恰恰相反,他的宽容、包涵、大度,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的佳话,脍炙人口,彪炳史册。

汉文帝即位后的第二年,他就下诏让臣下进谏:“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启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在他的鼓励下,当时贾山、贾谊、晁错、张释之等人,纷纷上书条陈意见,有的甚至犯颜直谏,汉文帝大都能虚心采纳。并明确表示,上书者话说得最激烈尖锐,也绝对不算是“狂悖”,“今则不然,言者不狂,而择者不明,国之大患,固在于此”。汉文帝在政治上的确始终保持了极其清醒的头脑,他明白,许多事坏就坏在做皇帝的以明主自居,自以为天纵英明,把臣下的正确意见视为狂言,听不进劝告。有了这样的气度与襟怀,汉文帝才能够做到开诚布公,从善如流。

如果说下诏征求意见还多少有一些虚应故事、摆显姿态的成份,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他的大度、豁达、包容,可是实实在在让人仰慕不已了。到周亚夫统领的细柳营劳军慰问,车驾居然让门岗拦了下来,通报是天子驾到,也不奏效,被告知:“军中只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好不容易进了军营,车驾又被“限速”,很扫面子。等到见了周亚夫,人家以甲胄在身为由,来一个不跪不拜,还美其名曰:“请以军礼见。”话固然不错,《司马法》也倡导“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但真的顶真起来,肯定是让人感到没面子,不舒服。可汉文帝不但不以为忤,反而充分肯定和表扬了周亚夫的做法,称道周亚夫为“真将军”。这种胸襟,又有何人能及。汉文帝虽然有个性,但在大方向上,却是始终保持理性的。约束自我,尊重法纪,毫无疑问是其拥有政治睿哲的又一个形象写照。

《晋书·段灼传》载曰:“昔汉文帝据已成之业,六合同风,天下一家。”王夫之称道:“汉兴至文帝而天下大定。”由此可见,对汉文帝的煌煌功业,后人是钦仰不已、推崇备至的。毫无疑问,在这辉煌画图的深处,闪耀的正是汉文帝那非凡的睿哲之光。而在今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体会和借鉴汉文帝的政治大智慧,当然不无积极的意义。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②[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责编/潘丽莉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汉文帝   明君   睿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