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文史 > 正文

从杂剧看宋辽两国的外交交锋(2)

核心提示: 杂剧演出以文化交流的形式介入到了宋辽两国的交聘当中,并且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宋辽交聘中杂剧的研究,既可以了解两国的杂剧发展情况,更可以从一个新鲜的角度观察两国外交关系。

杂剧表演中的宋辽外交交锋

宋辽两国虽然在澶渊之盟后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关系,但并不代表两国之间就完全处于相互信任亲密无间的状态,外交上的试探和军事上的防御仍然是两国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部分。这种微妙的关系,同样可以在伶人杂剧演出中得到体现。

就在宋真宗去世的数年后,即宋天圣四年(1026),孔道辅出使契丹。在契丹的招待宴会演出中,有优人以文宣为戏,身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的孔道辅艴然径出。契丹主令主客者请道辅还坐,并且要求孔道辅道歉。孔道辅严词拒绝,并指出:北宋与辽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侮慢先圣而不禁之,过错在辽朝。契丹君臣理亏之下,只能举起酒杯劝解。由于孔道辅有礼有节地对辽朝进行回击,自此之后,辽朝再不敢轻易折辱北宋使臣。

其实,以孔子入戏,是杂剧演出中的一个固定题材,不是契丹所独有。在敦煌写卷子中,就有一首《浣溪沙》曲牌写道:“喜睹华筵戏大贤,歌欢共过百千年。”其中华筵演出中所戏的大贤,应该就是孔夫子。而北宋时与孔子相关的杂剧演出,同样被后人记载下来,如南宋人岳珂在《桯史》中记载了他读到的洪迈《夷坚志》中所记录的孔子戏。而任半塘先生在其专著《唐戏弄》中,也认为北宋有“弄孔子”的传统。

因为孔道辅是孔家后代,他对这样的杂剧产生排斥心理,虽然合乎感情,但似乎有破坏两国间和平外交关系之嫌。而事实上,孔道辅的所作所为,并非无的放矢。根据史料,契丹最经常演出的孔子杂剧,是《夹谷会》。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如是说:“契丹扮《夹谷之会》,与关壮缪之《大江东去》,代圣贤立言者也,命为雅体,何词拒之!”《史记·孔子世家》中所记的“夹谷之会”反映了当时齐鲁两国间看似和平,实则针锋相对的关系。而春秋之时齐鲁两国的这种复杂关系和当时宋辽两国之间的情形不谋而合,所以这出杂剧的上演,很难说不是辽国政府对于宋使的警告与试探。事实上,天圣四年时宋仁宗年仅十六岁,仍由刘太后垂帘听政,北宋政府处于一个主少国疑的时期,很容易受到周边政权的觊觎。而孔道辅通过自己的抗议,表达了宋廷在外交上的强硬态度,而其“不和,固无害”的双关之语,和夹谷之会前孔子“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一说相呼应,也达到了令辽国君臣不敢怠慢的效果。可以说,孔子杂剧事件是孔道辅在宋辽外交交锋中的一次胜利。

与孔道辅相对应的,是宋徽宗崇宁四年时牛温舒和萧得里底(萧良)使宋时,也利用杂剧表演,赢得了一场外交上的胜利。《辽史》中记录了事情的经过:当时宋朝大宴辽朝使者,有优人为道士装,索土泥药炉。优人以“土少不能和”的台词暗示双方议和的条件。牛温舒却遽起,参与到杂剧表演之中,用手捧土直接揣入怀中。当宋徽宗询问其如此做的因由时,牛温舒回答:“我奉辽朝皇帝命令前来调停议和,如果贵方不同意,那么我就卷土收去。”

宋徽宗崇宁年间,由童贯主持的拓边西北政策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按《宋史·徽宗本纪》所载:“(崇宁四年)夏四月辛未,辽遣萧良来,为夏人求还侵地及退兵。戊寅,夏人攻临宗砦。辛巳,诏诸路走马承受毋得预军政及边事。己丑,夏人寇顺宁砦,鄜延第二副将刘延庆击破之;复攻湟州北蕃市城,知州辛叔献等击却之。”在当时,宋夏关系的主导权倒向了北宋政府,而辽国的调停所起到的作用相比宋仁宗时期,显然已经大大下降。宋徽宗在宴会上安排这样一场杂剧演出,显然有向契丹示威之意。牛温舒能够接演杂剧,并借机向徽宗表明本国的态度,可见其对于杂剧演出的形式非常熟悉,也清楚杂剧对于宋辽在外交中能够起到的特殊作用:通过戏谑娱乐的方式,表达两国外交诉求。

另外,在《邵氏闻见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发生在辽宋之间的故事。文彦博在大名府担任北京留守时,曾派遣探子到辽国进行间谍活动,而探子回报的内容中,就包括契丹君主大宴群臣时的杂剧戏码。大概因为杂剧演出的内容往往以时事为主,通过了解辽国杂剧演出,北宋政府可以搜集到相关的辽国时政信息。而探子的耳闻目睹中,又可知契丹对宋廷臣僚十分熟悉,甚至将之编排入戏:“某(文彦博)留守北京,遣人入大辽侦事回,云见辽主大宴群臣,伶人剧戏,作衣冠者,见物必攫取怀之。有从其后以梃仆之者,曰:‘司马端明耶?’君实清名在夷狄如此。”可以说,杂剧演出既是宋辽两国信息交流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也是对对方了解的直观体现。

随着杂剧这一演出形式的发展和流行,无论在北宋还是契丹,都成为了国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得以介入到了宋辽交聘的仪式当中。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和、战之间,也体现在文化层面上。杂剧演出形式的灵活性和内容的时政性令其可以在两国外交过程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并且成为反映时局的镜子。从杂剧入手,所看到的是非常规视角下,宋辽两国微妙而复杂的外交关系。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

【注:本文系2015年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辽代戏剧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B115】

【参考文献】

①(元)脱脱等著:《辽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②(元)脱脱等著:《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责编/周素丽  王妍卓(见习)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杂剧   外交   宋辽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