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中国的全面小康指数(11)

——指标体系建构及综合评价

核心提示: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在国内现有相关研究及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构建了“全面小康指数体系”。在对22位相关领域专家、全国1065位城乡居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具体指标的权重。通过开展测评分析,总结了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成情况、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

从评价体系中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12个二级指标来看,有9个指标已经完成或基本达到预期目标,2个指标进展显著,但仍有1个指标的完成程度有所倒退。一方面,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居民健康状况逐渐改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等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十八大以来,每千人拥有职业医师数量、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稳步提高,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农民生活与就医条件的改善尤为显著。另一方面,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体系日渐完善。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7%,全国教育经费投入也从2008年的14500.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2806.5亿元。同时,实现了城乡九年义务教育全部免费,建立了覆盖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教育资助体系,并在农村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此外,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完成度达到75.7%,恩格尔系数、移动电话普及率等指标都已经达到预期目标,应该说,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调整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结构,是未来工作重点。测评结果显示,劳动年龄人口(16-64岁)占总人口比例逐年下降,指标完成度由2013年的90.7%下降到2015年的89.0%。一直以来,人口红利是驱动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使得劳动年龄人口在规模和结构上都呈现下降趋势,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规模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的优化成为新常态下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必须面对的挑战。

资源环境方面

环境危机倒逼增长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更要实现绿色、清洁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为使生态环境不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

从测评结果来看,我国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一定进展,2015年资源环境方面的指标实现程度为89.6%,比2013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单位GDP水耗、全国用水总量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已经达到预期目标,实现程度为100%。同时,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引导下,单位GDP能耗指标的完成度也由2013年的63.8%上升到2015年的94.5%,成为资源环境方面増幅最大的指标。

绿色发展仍任重道远。值得注意的是,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这一指标,与2013年相比,2015年的实现程度提高到80.0%,表明我国能源结构正在进行着深刻调整。应该说,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发展目标下,环境污染、环境危机等问题更加凸显,也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形成倒逼机制。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方式的绿色转型仍然面临诸多压力,但是对于长期发展而言,绿色、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竭动力。

上一页 1... 91011121314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小康   中国   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