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来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新常态,根据全面小康指数体系5大领域的指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无论是在经济建设、法治安全、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生活、资源环境领域,我国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充分肯定过去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处于新常态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压力,要想达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改善力度: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领产业发展变革。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量,因此应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产业发展变革。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大规模投入,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型的压力。一方面,传统行业需要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产品转型升级,进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催生出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业态的产生往往依托于技术创新,其未来发展也需要科学技术保驾护航。应该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科技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引导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渐突出,而科技在居民生活中的渗透也更加全面,科技的大众化发展,在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显而易见。因此,科技创新既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量,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引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加强基层司法建设,完善社会安全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加强基层司法工作建设意义重大。改变受理案件审结率完成程度呈现逐年下降的现状,一方面,需要加强基层普法工作,做好法治宣传教育,让更多人知法懂法,从源头减少法律纠纷事件出现;另一方面,做好民间纠纷调解工作,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机构等的科学管理,大力提高基层司法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为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同时,在交通安全方面,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交通安全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杜绝不文明的交通现象;另一方面,加强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实现交通网络立体无缝对接,盘活现有道路资源,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安保设施。在生产安全建设方面,一方面企业要加强责任意识,加强隐患排查,预防控制以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国家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完善多方监管治理体系,加大追责力度,完善生产安全考核制度。法治安全建设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石,是人民群众树立国家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只有国泰民安,人民生活才能更有保障,才能感受到更多获得感。
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培育引导文化消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转型,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较为艰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速缓慢,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建设还需要加快步伐。一方面,大力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综合运用财政等宏观调控手段,促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大力发展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互联网+”,加快发展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等新兴实体文化产业以及移动式景观、虚拟世界和扩增实境等新兴体验式文化产业。另一方面,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但是文化产业消费占消费总量的比重相比发达国家而言还亟待提高。在引导文化消费时,不仅要努力开拓国内市场,我们还需要以国际化的视野,整合国际化资源,开拓国际化市场。“一带一路”建设为文化产业跨地区融合及走向世界提供了新机遇,通过“一带一路”,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国的文化产业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