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关于读经运动的八点疑问
从“发蒙”的教育思路来看,近年来日益风行的“国学热”和“读经运动”,恰恰运行在文化革命-商业传销-政治宣传“三位一体”的“社会运动”轨道上,创造了越来越简单化、可复制的连锁读经培训模式,以及越来越成熟的“国学文化产业市场”。
这些东西貌似属于“传统文化”,实则毫无古典心性,完全是从属于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点“古典文化消费”、“国学心灵鸡汤”。它们的制造和传播机制完全走在“启蒙式的”、“景观社会的”、“大众文化的”轨道之上。
当然,无论其中存在多少问题,“国学热”和“读经运动”非常成功地在这个“拼数量”的当代社会吸引了数量巨大的人群来积极支持传统文化、热情学习儒家经典。一百年来备受摧残打压的传统文化第一次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大众支持,这是划时代的成就,功不可没。
不过,为了将来的持续健康发展,今天有必要在充分肯定其固有成就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检省问题,改正错误,调整方式方法,升级换代,推动当代社会儒学教育的新一轮健康发展。
我想,各位老师今天一起在这里开的儒学大会,本来就负有这样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涌现的许多以儒家学者和学术机构为背景的儒家社团和书院,都负有这样的历史使命。
毋庸讳言,“国学热”和“读经运动”作为传统文化复兴的初期发展带有非常浓厚的民间通俗文化色彩乃至民间宗教色彩。其中做得比较好的项目,譬如某电视台的著名国学节目,问题还只是出在低智化、娱乐化、鸡汤化,即使有些知识性错误倒也无伤大雅;但有些较差的项目,譬如近年来日益流行的愚昧读经、野蛮背诵(全日制专门读经,十年不许讲解,只能背诵,每天背书八小时以上,不允许读经典白文之外的书籍,包括古人注疏也不许看),则必须认真检讨一下了。
与很多儒家学者一样,我对这些“热”经历了一个态度转变的过程。起初自然是抱一种同情的态度。经历百余年来的反复摧残,传统文化教育几度中断,所剩无几。体制内教育中仅存的一点古文也往往是在非常任意武断的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针指导下的阉割残废经典,以及基于各种现代性偏见的片面讲解。学生有权利了解真实全面的华夏文明。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主张全日制忠实背诵经典原文的做法构成了一种重要的补充,弥补了体制教育的缺陷,也为那些希望读到未经阉割、未经现代人歪曲解释的完整经典的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一种选择,功不可没。
然而,过犹不及。当我在儒学教育第一线接触到越来越多读经老师、读经家长和学生,了解到一些实际情况之后,发现问题不少。主要问题有如下八点:
一、全日制读经,彻底脱离现有基础教育体制,只读经和其他传统文化,不学数学、英语等其他课程,好不好?(有些学堂有英文经典背诵,但是在字母都不教的前提下进行的,学生对所背英文经典一句都不懂。还有梵文经典背诵也是这样。)
二、如何读经?只背诵经典白文,不读传、注、疏,好不好?
三、背诵是好方法,古代有效,今天仍然有效。不过,是否需要背那么多(四书、诗经、尚书、三礼、春秋三传、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庄子、莎士比亚英文全集等等)?有否必要“包本”(从头到尾一口气背完一本书)?有否必要为了突出背诵的重要性而片面排斥理解?
四、究竟什么是“背诵”?在完全不予讲解的情况下“包本背完一本书”是不是真正的“背诵”?甚至在不认识一个英文字母、不懂一句英文的情况下“背诵莎士比亚剧本的原文”是不是真正的“背诵”?记住毫无意义的音节顺序是不是“背诵”?
五、背诵和理解能否截然划分?经典白文和注疏能否分离?单纯背诵十年(大概3-13岁),不许讲解,13岁之后才开始“解经”,如此机械地划分读经阶段是否合理?如果十年没有启发式教学、理解力和想象力的训练,只是机械背诵,即使到十三岁的时候能倒背如流,学生是否还有理解经典、思考经典、发挥经义的能力?尤其是,如果这些孩子十年之中都是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地重复背诵那些毫无意义的音节,严重脱离社会现实,当他有机会开始理解经典和解释经典的时候,即使他尚有理解和解释能力,他能在他的经典解释中融入时代问题的思考,做“活的经学”吗?至于那些无意做学问的读经毕业生,问题更麻烦:他能有效地融入当代社会吗?
六、儒家经典本来是生命的学问,是从先王历史和圣贤生命中生长出来的活泼泼的生命学问。儒家经典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应该采用《论语》中比比皆是的对话式、启发式、情境化的教学?也就是前面谈到的“发蒙”的教学?“读经规划”的“背诵十年、解经十年”貌似是对现代体制教育的抵抗,实则是比现代教育体制更加僵硬、更加机械化的极端现代化和粗暴体制化。
七、读经运动的理论基础“教育简单论”是否可信?“做读经老师不需要有文化,不用讲解,也不许讲解,只要会按复读机按钮、督促小朋友背诵,就是最好的读经老师”,“小朋友读经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不需要讲解,不需要读注疏,只需熟读经典白文一百遍,一千遍,直到能背诵即可。先只管背,背十年,十年后全部会背了再讲解”……这些在“读经圈”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否可信?
八、读经运动圈中广泛流行的“读经万能论”是否可信?“数学不用学,只要背熟经典,半年就能学会全部中小学数学”,“英语不用学,字母、发音、语法都不用教,只需背熟莎士比亚,将来到国外就会说英语,而且是高级英语”,“不用学那么多课程,背熟经典就能上清华北大哈佛耶鲁”,“什么都不用学,从小只需要背熟经典,不用讲解,长大后在生活中遇到事情会突然想起经典的句子,自然会养成君子人格,乃至成为圣贤”……这些在“读经圈”耳熟能详的基本教义是否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