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安全包括人口规模适度、人口结构合理、人口素质优良及人口空间分布的优化。这几个方面中任何方面出现问题,都被视为人口不安全。本文利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从空间分布的视角探讨中国人口安全问题中的人口结构与布局。
中国人口结构布局的历史与现状
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对人口集聚效应强而小城市对人口吸纳作用弱
从地级市层面看,2010年我国361个地级市当中,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有13个,总人口1.8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3.73%。在这些超大城市中,重庆市常住人口最多,为2884.6万人;其次为上海市,2301.9万人;北京市位居第三,为1961.2万人,其他排在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成都市1404.8万人、天津市1293.9万人、广州市1270.2万人、保定市1119.4万人、哈尔滨市1063.6万人、苏州市1046.0万人、深圳市1035.8万人。除此之外,南阳市、石家庄市和临沂市的常住人口在2010年普查时也超过了1000万,名义上晋升为超大城市。
常住人口在500-1000万的特大城市有76个,总人口5.1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38.21%。常住人口在300-500万的大城市有90个,总人口3.5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6.34%。常住人口在100-300万的中等城市有126个,总人口2.58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9.25%。常住人口在100万以下的小城市有53个,总人口247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5%。
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吸纳的常住人口超过了总人口的50%,相比之下,中、小城市的人口吸引力较低。
中部“人口塌陷”导致自身吸纳能力不足而东部人口密度急剧上升
从地区分布看,常住人口数量较多的大型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华中部分地区以及西南部分地区。我国目前的人口空间分布相比于胡焕庸1935年所描述的黑河-腾冲线并未发生大的变化,东南和西北人口密度依然相差悬殊。东南部地区人口分布密中有疏,明显地呈现出一些人口集聚中心。长期以来,我国人口一直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集聚,而且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位运行了多年,这些“增长极”人口的增长主要是人口的迁移流动造成的。
从地市来看,人口密度变动超过100人/平方千米的城市散落于东部和中部省份,与人口密度减少和变动小的城市相间分布。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人口密度增长快速的市在胡焕庸线东南零散分布,密度减小的市多位于中西部地区。
城镇化率由东向西呈阶梯下降的格局致使西部人口聚集程度低下
从地级市层面看,2010年全国有6个城市城镇化率超过90%,其中城市化率最高的城市为深圳市,其城镇化率达到100%;其次是乌海市,其城镇化率为94.3%;此外佛山市、嘉峪关市、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的城镇化率同样达到90%以上。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城镇化率较高的城市主要是一些近几十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