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空间分布视角下的中国人口结构布局(3)

核心提示: 鼓励引导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布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基础。同时,加强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培育发展中西部城市群,逆转“中部塌陷”局面,应当加强地区人口集聚和吸纳能力建设,鼓励外来人口迁入和定居,将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流动人口逐步实现本地化,并引导区域内人口均衡分布。

从地区分布来看,净迁入人口较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净迁出人口较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以及西部的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区。其余地区人口净迁移量较小,人口迁移活动并不明显,而且集中体现为周边城市向某一区域中心城市人口迁移的特征。

中国人口结构布局的未来与预警

大城市规模继续扩张,人口聚集效应更加明显

2010年全国共有13.4亿人,2030年全国总人口预计增长至14.5亿人。从地级市层面看,2030年我国361个地级市当中,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将有22个,这些城市的总人口将达到3.3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3.17%。在这些超大城市中,上海市超过重庆市成为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常住人口达到3568.8万人;其次为北京市3084.3万人,其他排在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重庆市2012.0万人、天津市1881.1万人、广州市1854.3万人、苏州市1808.1万人、成都市1787.9万人、深圳市1730.4万人、东莞市1336.5万人以及哈尔滨市1259.7万人。除上述城市之外,武汉市、温州市、郑州市、保定市、杭州市、佛山市、宁波市、青岛市、南京市、石家庄市、南阳市和泉州市的常住人口也将超过1000万。

常住人口在500-1000万的特大城市有59个,相比于2010年减少了17个,这些城市的总人口达到3.9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7.31%。常住人口在300-500的大城市有92个,相比于2010年增加了2个,这些城市的总人口达到3.6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5.10%。常住人口在100-300万的中等城市有126个,与2010年相比没有数量上的变化,这些城市的总人口达到2.5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31%。常住人口在100万以下的小城市有59个,相比2010年增加了6个,这些城市的总人口达到363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51%。

可以看出,人口的聚集效应在未来会更加明显。大城市相比于小城市而言,人口增长更加迅速,形成了更多的特大、超大城市。一些中小规模城市由于人口不断的流出使得人口规模不断缩小。从地区分布看,常住人口数量较多的大型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华中部分地区以及西南部分地区。

从地级市常住人口20年间的变化率看,2010-2030年间我国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很多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都超过了10%。东部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人口迁入,而西部地区则主要由当地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导致。

2010-2030年间我国常住人口减少最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鲁南苏北地区,中部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和湖南省的部分地区,以及西南部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等地区,还有南部、西部和北部的边境地区,很多地区的人口减少率会超过10%,造成这些地区人口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出。

综上,到2030年人口主要集中在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且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小城市,规模不断扩张,聚集效应在未来会更加明显,将形成更多的超大城市。相反,一些中小规模城市的吸引力不足,人口不断的流出使得人口规模不断缩小。

城镇化率普遍上升,东部城镇化程度依然领先

2010年全国城镇化率为49.68%,2030年全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74.22%。从地级市层面看,2030年全国有49个城市城镇化率超过90%,其中城市化率最高的城市为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和珠海市,其城镇化率均达到100%。城镇化率比较高的城市可以细化为几种类型,分别为主要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以长沙市、乌鲁木齐市、银川市等为代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以乌海市、鄂尔多斯市、榆林市等为代表的具有特色产业的工业型城市。

城镇化率在70-90%的城市共有111个。2030年城镇化率在30%以下的城市预计还有14个,它们中有13个分布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可以看出未来西部地区依然是我国城镇化率较低的区域。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中国   视角   布局   人口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