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口大国,能源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非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采、能源消费的结构失衡、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匮乏等问题无不危害着环境甚至威胁经济发展,同时也不符合我国所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虽然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能源使用效率、可再生能源发展、碳排放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并承诺于2020年之前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减排形势仍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超过60亿吨,几乎是1994年的2.15倍。不仅如此,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规模也已于2007年跃居全球第一位。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相关数据,近十年,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消费占比始终最高,平均达到69%,而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和风能的平均消费占比仅分别为19%、4%和8%。相比之下,世界总煤炭消耗量仅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耗量的不到30%,而美国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这一比重甚至还不到25%。
除二氧化碳外,燃烧煤炭产生的另一种大气污染物就是二氧化硫。根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2014年上半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037.2万吨,居全球第一位。我国的煤炭在使用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以2012年为例,因煤消费产生的一次PM2.5、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2%、93%和70%。可以说,煤炭消费是目前我国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
另外,因煤炭开采所导致的土地资源破坏、地下水资源污染、矿井瓦斯和矸石山自燃排放的有毒气体,以及因原煤入洗对土壤植被及河流水系的污染等均对脆弱的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在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有效减少对煤炭的消费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我国煤炭消费的主体来自工业,因此大量的研究集中于此,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我国居民家庭用煤。实际上,居民家庭是我国煤炭消费的第二大主体,特别是农村家庭。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减少居民家庭用煤,尤其是降低农村地区居民煤炭的消费水平,那么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由煤炭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压力。
我国农村居民煤炭消费状况
基于2001-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和《能源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2000至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煤炭消费的总体状况以及2005年和2013年部分省市农村居民用煤情况。
2000至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煤炭消费的总体状况
第一,居民煤炭消费从2000年的8456.96万吨持续增加至2013年的9289.83万吨。其中,城镇居民的煤炭消费总量却下降了近50%。导致居民煤炭消费总量增加的关键原因是农村居民的煤炭消费在2000年较高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了4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