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当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困境与对策(2)

文艺是人的一种“感性的再创造”,作家是决定一部文艺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文艺评论也不可脱离对作者的剖析。要将作者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进行全面的考察,而不能将文本中的只言片语以及流露出的思想倾向完全当成作者自身的言行思想的体现,以免犯庸俗社会学的错误。

当代仍存在着一些不良甚至有害的文艺评论作品,盲目吹捧或“有偿吹捧”,不对文本进行细致揣摩和研究,却信口开河,主观臆断作者的意图,造成文艺评论与文本和作者的严重悖离。比如在“重读文学史”运动影响下的所谓的对革命文学的重新解读,就脱离实际文本,认为红色经典作品只是政治化的产物,不具备一定艺术价值以及人性思想。实际上,抗战时期的红色经典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和艺术价值,“许多知识分子都经历了这样一种从个体走向时代的精神觉醒的历程”,使得“人的文学与人民的文学获得了内在统一”。②

避谈社会历史现实。马克思经典作家注重强调人的社会性,一直坚持历史的标准进行文艺评论。从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出发,从人所处的复杂的现实关系而非抽象的概念出发,认为文艺作品不仅局限于研究文本,而且还应该充分地了解历史现实情况,联系作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现实生活。列宁评论列夫托尔斯泰时,就对他进行了历史的、具体的、全面的分析,既指出了托尔斯泰作品中的进步性,也指出其表现出来的人道主义局限性,这是我们文艺评论的优秀范本。

但近年来,电视荧屏和网络上出现一系列历史题材的影视文化作品,将个人情感过度放大到历史现实中,篡改歪曲历史。这是一种消解历史理性、将历史无限娱乐化的倾向,完全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而文艺评论界似乎对此置若罔闻。对于当前盛行的文学题材,比如武侠、穿越、玄幻、青春文学等的评论也流于表面化,过于重视对其趣味性和观赏性的歌颂,忽视了文艺作品的社会作用。还有一些文艺评论则对一些真实反映社会重大问题、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泛泛而谈,未能完全揭示文艺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实际上,这些都涉及文艺本质的关键问题。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艺的源泉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文艺要在认识历史现实的基础上,遵循社会历史规律来进行审美创作和艺术加工,否则便脱离了文艺的社会基础。文艺评论在此方面也要遵循历史的标准,将文艺作品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结合当时具体实际加以分析,避免引导文艺实践走向宣扬英雄史观、帝王史观,美化权威主义和极权专制主义的倾向,进而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错误。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樊保玲]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   困境   对策   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