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与新科技革命

【摘要】目前,中国机器人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产业链上游由于核心零部件研发滞后而未能形成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在产业链中游则缺乏大型支柱企业,国内机器人企业大多在产业链的中低端。由于很多企业聚集在中低端,导致被视为“高技术”的机器人低端产能过剩甚至需要“去产能”的情况。中国机器人产业链的不健全,核心零部件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人,致使中国虽然存在大批本国机器人企业,国内企业所需机器人却有80%要依靠外国或外资机器人企业提供,因此,在机器人产业链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中的潜能还远远未能充分释放。

【关键词】新科技革命 机器人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6.15.001

冯昭奎,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日本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日本经济与科技问题。主要著作有《21世纪的日本:战略的贫困》《新工业文明》《日本的零售业》《经济科技纵横谈》等。

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词中指出:“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①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不仅包括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等一大批新技术的崛起,而且其中某些技术仅仅一项,就足以在制造业内引起一场革命(例如“机器人革命”“3D打印技术革命”等)。显然,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或称“机器人革命”)正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一个极重要的领域。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指出:“机器人产业将会再现计算机产业的崛起之路,成为继汽车、计算机之后最有潜力的新型高技术产业,在不远的未来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②本文就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中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或中国机器人革命的若干问题做些初步讨论。

机器人与技能

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机械能够代替一部分技术工人的劳动,因而导致一部分生产技能处于可能被淘汰的境地,这是事实。但如果认为由于工业机器人等的出现,“技能已经过时”“学技能没有出息”,则是不正确的。

从美、日、德等国家推广和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情况来看,目前机器人+人工智能所能代替的技能劳动的种类虽然越来越多,但终究还是有限的,③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很多技能劳动仍要靠人来干,很多行业仍可能面临技能劳动者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少子化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的日本、在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的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

机器人的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首先需要靠工程师和能工巧匠充当“教师爷”对它进行“调教”,这是一项高难度的技能和非常辛苦的工作,④而在机器人投入生产线后,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要靠人来掌握,工人需要进行生产前的准备、生产中的监视及维护,对机器人可能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对设备和零部件进行调整、更新和维修等工作。显然,机器人技术越发展,生产线对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依赖越大,对操作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技术工人的技能要求就越高。总之,当生产现场出现问题的时候,在多数场合能解决问题的是高水平的技术工人而不是机器。与此同时,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机器人还不会改进技能,技能本身的发展和改进工作,乃至某些近乎“极限”的高度技能,也仍然要靠人来做。比如世界上精度最高的产品无一例外是靠人手工打磨出来的,“超精密机械导轨的滑动面被称为‘绝对平面’,要求精度在1/10000毫米以上,没有任何机械或机器人能加工这种绝对平面,只能用手工的方式加工。”⑤

上一页 1 23456...10下一页
[责任编辑:杨昀赟]
标签: 中国   产业发展   机器人   革命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