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新科技发展创造出的新工作机会总多于淘汰掉的旧工作机会,这几乎成为一个历史规律,但新科技发展创造工作机会需要足够的时间。在19世纪初,美国国内工作岗位的80%在农场,然而现在只有2%的工作岗位在农场,在其后大约200年时间里,工业化和服务业的发展将多达78%的从农场溢出的工作岗位完全消化掉了。可以认为,诸如《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等各种对新科技发展从劳动者那里夺走的工作机会多于创造的工作机会的预测,可能是对新科技发展创造新工作机会的能力估计不足,也可能是它们的预测期间不够长。近来的研究表明,导入机器人后,雇佣人数仍然增加的6个产业领域分别是汽车、电子设备、可再生能源、高度系统、机器人工学、食品和饮料。另有数据表明,导入100万台工业机器人,大约可产生300万个新工作岗位,⑯这些新工作岗位要求劳动者掌握与机器人进行协调、对机器人进行维修的技术和技能,但未必都是工程师。
与此同时,新科技革命正在催生很多全新的企业和商业,比如机器人修理业、自动驾驶汽车维修业等等,随着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对技术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专家认为,今后大量新工作岗位会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相结合的所谓STEM领域为中心而产生。此外有专家认为,新科技革命时代所要求的技能需要在专业技能之外加上运用计算机的技能。
抓住机器人的弱点与人类的长处,或可能想象今后很长时期有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不被机器人等“取代”。比如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尚不具有与人交涉、对人进行说服之类的复杂工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新思想idea的能力,为此,诸如护士、特色手工业者、⑰商店导购员、工艺艺术家、创业者、有领导能力的管理者等需要拥有创造性、兼有情感和才智的工作岗位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能消失。但是,即使我们相信从长期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创造出的新工作机会多于淘汰掉的旧工作机会,仍不能不高度关注从短期内(5~10年)由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创造出的新工作机会少于淘汰掉的旧工作机会而导致失业人数增加问题,失业人数增加会导致人力资本的损失、家庭消费的减少和企业投资的下降,使整个经济增长受到抑制,甚至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机器人与竞争力
机器人革命在不同国家产生的效果很可能大不相同,一个国家从机器人革命获益多大取决于它以多快速度来适应,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德国、韩国被认为是对机器人适应能力最强的三个国家,有望通过机器人革命获取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机器人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最主要地体现在它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20世纪八九十年代,笔者在日本多次参观考察了汽车企业采用机器人的生产线和半导体企业的超净车间,特别是在采用机器人的汽车生产线,由此了解到,用机器人做工可节省原材料,保证产品质量稳定,不惮在恶劣环境中做工而且不眠不休,节省为保护劳动者所必须的空调、暖气、照明等开支,可实现在同一生产线交替制造不同型号产品。马克思曾说:“对资本说来,只有在机器的价值和它所代替的劳动力的价值之间存在差额的情况下,机器才会被使用。”⑱随着机器人价格日益低于劳动力的价格,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采用机器人取代劳动力,导致汽车等的生产线日益趋于“少人化”甚至“无人化”(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位于日本深谷的一家工厂的一条月产15万台彩电的生产线仅有一人值班),大大减少了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劳动力,从而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不同产业部门,机器人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各不相同,目前已有学者取得了机器人对一些国家的整体经济增长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做贡献的数据。2015年格雷兹与米切尔Graetz和Michaels通过分析国际机器人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提供的有关1993年至2007年间17个发达国家的14个行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数据以及EUKLEMS数据库的相关经济指标,认为在制造领域使用工业机器人,使该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提高了0.36%,相当于该时期总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的16%,从而得出了“工业机器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的结论。Graetz和Michaels还通过计算指出,机器人对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头十年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可与经典的通用技术——蒸汽机技术在1850年至1910年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相匹敌。⑲
机器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通过减少每单位产品所投入的劳动成本而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成为世界上最领先、最积极应用机器人的产业,美国《哈佛商业评论》1981年11月号指出,当时生产同样规格的汽车,日美之间每台相差1500美元,而美国公司生产的汽车成本较高的原因就在于生产机器人化的落后。可见,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产业领域,积极导入机器人等自动化生产技术,是制造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