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注意防止技术人才通过各种渠道的“流失”,防止专业人才“流失”到非专业领域,特别是要防止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晋升”为经营者而从“优秀的技术者”变成“无能的经营者”,既造成技术人才的浪费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要注意发挥退休专业人士的“余热”,帮助那些身心体魄健康、专业基础扎实、技术经验丰富的退休科研人员摆脱那种刚过60岁或65岁就陷入“为儿女抱孙子”之类的繁重家务,参加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科技研发活动中来。要提升新时期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增强产业工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帮助尚停留在“农业勤劳”习惯的农民工培养“工业勤劳”习惯。
机器人的技术研发是一项集体的事业,因此,想要从其他企业或外国“挖”机器人领域的科技人才,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重在“连锅端”而不是重在“挖”个别人才。例如,从2004年开始,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主办国际机器人大赛(被称为“机器人奥林匹克”),以便从世界各国吸收优秀的机器人研究成果、人才和风险企业。在DARPA于2013年举办的机器人大赛中,日本一家由东京大学助教创业才一年的机器人风险企业开发的机器人获第一名,且其得分大大超过第二名。到了2014年初,这家日本风险企业及其他7家企业就被美国谷歌公司“连锅端”地收购过来。
对机器人等新科技领域的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都需要注意培养儿童与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劳动习惯,鼓励更多的青少年走技能成才之路,让更多的青少年传承工匠精神,专心专注钻研技能,努力创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使我国成为技能人才强国。要改造我国的学校教育结构,在小学升中学、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节点,应该就注意及早将一部分孩子“分流到”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学校中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将上职业学校作为“高考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出路。现在的社会风气就是:家长要把孩子领到职业学校门口说:“你要是不好好用功,考不上大学,就得到这里来”。我们必须坚决克服和改变鄙视劳动、轻视工匠、轻视职业学校的社会风气、政策导向、舆论倾向!要在中小学语文课本里收入描述杰出能工巧匠的人生故事的课文,并增加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介绍数十年如一日钻研一技之长为国家做贡献的、堪称“人生教科书”的能工巧匠事迹的视频教材,作为必修课让学生观看并写出观后感。
要注意机器人的发展不仅是自然科技成果,也与社会科学有密切关系,特别要关注机器人普及与社会变革之间的联系,为此需培养与机器人相关的经济、文化、法制、伦理道德等问题的、自然科技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人才。
对科技人才不仅要培养,还要激励。政府宜设全国性“机器人奖”,每年举行授奖仪式,由国家领导人为最高奖获得者授奖。此外,建议提升与技能相关的各种奖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设立国家级的“十大新产品奖”“十大优秀工匠奖”“十大服务标兵奖”,在各省市或各产业领域也设立相应的奖项。
建议在全国和各个省市或各个产业领域定期举办新科技革命时代的技能大赛,比赛项目清单应加入新技术新技能方面的内容。最后,再次提议我国申办第45或第46届技能奥林匹克(之所以说“再次提议”是因为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笔者曾提议过),这是从1950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技能大赛,至今已经有40多个国家主办过,日本、韩国都主办过两届,韩国参加技能奥林匹克选手的金牌获得者还曾受到总统接见,巨幅画像挂上了街头,被民众视为发展生产力的英雄,比我国还更加重视奥运会的金牌获得者,韩国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重视。
“再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据最近报道,德国知名体育用品制造商、每年生产超过3亿双鞋的阿迪达斯公司计划将机器人制造和3D打印作为阿迪达斯球鞋的主要生产方式。该公司CEO赫尔伯特·海纳强调说:“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我们将利用机器人来进行生产,生产线将回归欧美等消费地”。鞋与服装一样被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象征,过去,制鞋厂曾经撤出欧洲,向韩国、中国和越南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亚洲国家转移,然而“目前即使是在人工费较高的德国,也能以较少的人员实现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生产了。亚洲的生产优势正在逐渐减弱”。30阿迪达斯公司的计划仅仅是机器人等自动化机器的发展促使发达国家从“去工业化”转向“再工业化”的一个最新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