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对海峡西岸城市群20地市治理能力(3)

核心提示: 通过应用修正后的中国地方治理能力评价体系,结合相关的公开统计数据,对海峡西岸城市群20地市的保障能力、调控能力、财政能力、参与能力分别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评估了20地市的治理能力。根据各地市治理能力总体得分、分项得分,提出了其今后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对策措施。

保障能力

社会保障被视为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福利经济学理论认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能够使人们在年老、生病、失业、工伤、生育等特殊时期得到应有的扶持和帮助,而且能够大大降低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使人们的消费、投资(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等经济社会行为更加理性、更具有可持续性。为保证各省市统计口径一致,结合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选择了以各地市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在城镇人口数中占比)、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在城镇人口数中比)、失业保险参保率/覆盖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在城镇人口数中占比)来综合反映各地市的保障能力。

调控能力

作为宏观经济学四大要素之一的宏观调控,被视为政府部门作为国家和社会治理主体之一的重要工具。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打消了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者试图“炒作”中国的野心,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大规模经济衰退在国内的出现。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来势汹汹,在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央通过制定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拉动内需,使得中国的经济实现了V形反转。这些事例都充分地体现了政府部门具备良好的宏观调控能力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是以“善治”为核心的治理理论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前政府职能转型的核心和重点。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作为间接干预经济社会工具的宏观调控,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显。一般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实施调控时所采取的两个主要工具,而诸如物价水平、经济增速乃至增长水平等,则是政府调控结果的反映。进一步而言,从这两个主要的政策工具来看,利率调整多是基于全国层面的,所以货币政策,更多时候为中央层面所采取。而在省、市、县等地方层面,政府部门主要还是通过实施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社会的运行。也正因此,在调整后的中国地方治理能力评价体系中,我们选择以各地市的人均财政收入水平,来作为衡量各地市调控能力的指标。

财政能力

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实现以“善治”为核心的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其自身所具有的财政能力。一般来说,衡量政府部门的财政能力,有两个最为核心的因素必须予以考虑:一是财政收入的增长能力;二是财政收支平衡能力。自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关系逐渐厘清,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政府部门的日常财政收支,主要依靠本级政府部门自行解决。为此,我们选择了通过各地市的财政收入增长能力、财政收支平衡能力来综合反映政府部门的财政能力,并进一步选择以各地市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度增长率和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年度平衡率来分别代表上述两个指标。需要说明的是,财政收支平衡能力是逆向指标,其数值越大,反映的财政收支平衡能力越低。关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度增长率和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年度平衡率的计算公式,分别列出如下: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度增长率=(本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

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年度平衡率=|本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本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本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

上一页 1 23456...12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城市群   地市   海峡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