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为了增强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在对指标数据的选择和设定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此前测评研究中连续应用过的具有单调性和凸性特征的指数功效函数,对七个二级指标数据分别进行了无量纲化和标准化处理。该功效函数的具体形式如下:
该功效函数中,d是量化后的得分,我们将其区间控制在了60-100之间,x是观测值,也就是各指标数据的实际统计值,xh是满意值,xs是不允许值。一般来说,对于正向指标(数值越高,反映了“能力”越强),满意值取指标数据中的最大值,不允许值取其最小值;而对于逆向指标(数值越高,反映了“能力”越差),满意值则取指标数据中的最小值,不允许值取其最大值。经过功效函数的转换之后,就可将各地市的指标数值全部转换为60-100之间的得分。因此,在我们构建的中国地方治理能力评价体系中,财政收支平衡能力的观测值越大,得分越低;其他六个二级指标则相反,观测值越大,得分越高。
有必要指出的是,依据该功效函数所得出的结果是相对结果,前述七个二级指标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会影响各地市治理能力的得分。也就是说,如果改变参与测评的地市样本量,可能会导致数据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发生变化,各地市治理能力的最终得分也会发生变化。但是,这并不会对各地市之间治理能力的排名顺序产生影响,也就是原有各地市治理能力的先后排序将保持不变。
测评结果及各地市今后提升治理能力的重点路径
结合各二级指标得分及其权重,我们分别计算了20地市的保障能力、调控能力、财政能力、参与能力四个分项治理能力得分,并依据四个分项治理能力得分由高到低分别对20地市进行了排名(见后文中的表2、表3、表4、表5);再结合四个一级指标的权重,我们进一步计算了20地市治理能力的总得分,并按照总得分由高到低对20地市进行了排名。通过对各地市各级指标得分及排名进行比较,分析了各地市在治理能力建设方面的亮点,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各地市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其今后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