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生态、对待传统四个方面来谈乡村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也就是从文化的视角来思考美丽乡村的建设。
如何对待自己。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提升自己。要真正理解文化,就得理解人的双重性。二是有自豪感。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一个村落的居民养成自尊、自立、自强的品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如何对待别人。孔子在说尧帝的时候,用了“其仁如天”这句话,把尧的思想总结为“仁”这一个字。可见以仁待人,一直是我们中国人信奉的处世哲学。具体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有两个层面:一是如何跟别人友善相处、合作共事,以及如何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二是如何对外来文化,包括外地文化、城市文化、西方文化。
如何对待生态。这里说的生态,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譬如在保护自然生态方面,尧治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在其他很多地方是写在了路边的广告牌上,在尧治河,则写在了大地上,写在了每一个尧治河人的心上。
如何对待传统。何谓传统?传统是现代的营养液和土壤,现代是传统的空气和阳光。二者是统一生命体的两端:传统是根须,现代是枝叶。所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忘了历史、丢了传统。当然,这些“传统”有无形的,也有有形的。
最后,笔者提三点建议。第一,避免“文化戕害”。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知识、共识作为文化政策的三个基础,文化建设很可能是一场打着文化旗帜而进行“文化戕害”的大破坏。第二,启动“文化启蒙”。中国农村社会的治理与运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依仗了乡土文化对乡村社会各个方面的浸染。但是这种浸染被文革等运动作了“漂白”后就被解构成了微不足道的碎片——至今依然是些碎片。因此,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急需进行乡土文化的重构——开展一场严肃的“文化启蒙”运动。“美丽乡村”不只是一种生态理念,它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状态。美丽乡村建设应该让乡村在文化上回到它的原点。第三,确立“文化制度”。从考虑魂在哪里、根在哪里、家在哪里、未来在哪里等问题入手,首先做减法,然后做加法,兴利除弊,逐步建立起有利于积极向上的乡土文化成长的文化制度体系,成为一件很迫切的事情。
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主任 魏玉栋
责编/高骊 肖晗题(见习)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