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现在起至往后20年或30年,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难得、最重要的历史机遇。该时期内,人们既要主动学会抓住高科技前沿及其最核心领域的创新做法与步骤,又得学会如何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及产业的更新升级,并通过产业更新升级而进一步实现核心科技自主化、高端产品国产化、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让我国能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源起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1)无论对高科技前沿的发展、还是对其最核心领域的应用推进,在人们制定任何政策或战略时,从道理上说,都得遵循、依据一定的基本原则和严规铁律。①政府或行业部门在制定任何一项科技政策及相关战略时,务必得依从某些根本原则与精神,即务必要有统一的原则思想和灵魂精神。②科技政策和相关战略规划既要有历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又得让原则和精神能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不可陷入机械、教条和僵化滞板。③根据高科技在世界所处态势和当今国际关系特征性走向,我国科技政策及相关战略规划制定的准则必须尤为强调独立自主、突出重点、开放创新、有放有收、人文统顾。④科技政策及相关战略的定位不能单是以研发本身为目的,而得强调研发必须成为迎对社会、经济与技术挑战的重要手段。⑤科技政策及相关战略的制定不仅要有广泛的各界真正具代表性人士或其群体参与,并得强调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科技研发中所能表现的迎对各种挑战的贯穿性作用。⑥科技政策及相关战略的制定应能充分地体现国际化、未来长远性、全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广阔博大视野,将本国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很好地融合。
(2)就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而言,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内涵亦即核心技术竞争力往往更显突出和重要,我国较多企业一般都容易满足于引进技术后的短期内所带来的有限经济效益,而并不愿意在基础研究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上投入精力及财力,导致大批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要想成功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就必须抓紧加强基础研究,促使产业很快朝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国际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3)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引领的产业革命,我国实施的战略选择很大程度应是分领域同时实施追赶与协同跨越的双轨战略,而双轨战略的实施机制则又包括延续性创新实施机制与颠覆性创新实施机制两大类别,至于双轨机制的创新,往往主要是指建立和完善包容性市场机制、解决好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定位问题以及优化政府组织架构、成立专门性实施跨越战略机体、推动跨越式战略实施等情况26,唯有事先做好了充分的战略设计和部署,日后方会占据主动。
(4)针对我国在高科技及其前沿领域的成果研发和产业转化,亦应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以及微观层面等各种渠道与途径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革,在宏观层面应强化围绕创新链统筹配置科技资源,在中观层面应进一步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技术推广机构,在微观层面应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各环节的信息化建设27,让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的各项工作一起协调而有效运行,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将势必出现更显著提高。
(5)围绕高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的产学研创新合作发展也应迈出新步子、拿出新举措,现今需立即抓起的主要是得注重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培育、增进产学研间的紧密结合度和促发度、调动和发挥财政金融手段对产业的扶持助强作用、健全和完善各类企业及科技经济联合体的项目管理与协同创新评估,将一批批企业和产业推向国际市场去经受磨练与积累多方面才干,使我国的产学研创新合作在世界上大显身手。
2、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坚和脊梁,但绝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某种模式而过早过急地“去工业化”,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忽视,往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如何,将涉及我国整个产业在世界的竞争力及经济的强盛与繁荣,显然事关长远全局。(1)由于全球形势和资源配置的变化,我国制造业原先依靠低成本竞争的优势如今的确难以为继,必须迅速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寻找出路。(2)面对国际范围的科技挑战和经济竞争,振兴中国制造愈加刻不容缓,必须学会摸索一套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制造业成熟模式。(3)应始终一贯地重视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时刻注意加大对新兴领域的前瞻部署。(4)要善于打造和夯牢中国制造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引领“中国制造”成功迈向“中国创造”。(5)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包括西方科技强国合理经验,在分工协作中应避免重复,在发展先进制造过程要注意提高综合能力,在抓紧协同运作当口得大力促进创新集群发展,在建立市场化的参与阶段需及时明确回报机制。(6)在我国,必须趁早打造高端制造业一流高地,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转变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为途径,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通过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集约化和生态适宜化的路径,去实现制造业向高科技前沿进军的使命。
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一项通过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大规模系统性重大科技创新活动,其创新活动所呈现的多层次、多样化、多面性和复杂程度,决定了重大专项必须针对不同的创新目标、创新内容而建立与之真正适应的创新管理模式和操作规范。(1)科技创新的分类:①按创新领域分类,主要可分作科技创新和非科技创新;②按创新主体分类,主要可分作个人创新活动和团队创新活动。(2)典型的创新管理与操作:①独立创新管理与操作;②联合创新管理与操作;③协同创新管理与操作;(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28:①科技层面的协同主要包括目标协同、任务协同、科技协同等;②组织管理层面的协同主要包括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管理层与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各级行政部门之间的协同以及机制协同等;③重大专项与外部环境的协同主要包括专项之间的协同、专项与其他科技计划之间的协同、专项与社会环境的协同等;④对科技重大专项协同创新体系运行状态的把握其最根本的通常是要做好在高科技前沿的攻关与突破。第一,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抓紧推进重大研究成果的产业化。第二,必须加快重大专项的有效实施与真正自主创新。第三,必须加强高科技前沿及其开发应用的知识传播与社会舆论正面引导。⑤在我国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的机制与做法。第一,要不断完善基于产业需求的重大科技项目对象及未来发展前途选择。第二,应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和全盘统筹协调优势。第三,需积极构建适合大范围、大科学、大工程公私合作即官方与民间通力合作的组织治理体系。
4、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同科技成果在经济、社会中的可否合理而有效地转移关系甚大,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当不少,其中既有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造成的原因,也有机制体制不够完善所遗留的痼疾,为了迎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我国科技转移现存的疑难问题必须抓紧治理和解决。
(1)必须切实强化政府对科技转移的宏观引导;
(2)必须抓紧加快科技转移机构的能力建设;
(3)必须最大限度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及其程序;
(4)必须积极推动多种科技转移模式的协同发展;
(5)必须认真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保持同相关国家的密切合作与互动。
5、科技创新的经济社会正当目的必然是为了解决本国乃至整个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系列重大问题,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科技创新的这一宏伟目标正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与支持,并日益成为一国参与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十分重要标准,我国实施科技创新的直接愿景是通过和平发展、和平崛起,而努力达成世界和谐,由此所承担的责任就格外非同寻常。
(1)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国内外机构评测的逐年提升。①《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国外)年度创新水平评价的逐年提升;②《全球竞争力报告》(国外)年度创新水平评价的逐年提升;③《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国外)年度创新水平评价的逐年提升;④《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国内)年度创新水平评价的逐年提升。
(2)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国内外专家调查评价的逐年提升。①各国专家参与调查评价的创新水平提升;②国际组织专家参与调查评价的创新水平提升;③国内专家参与调查评价的创新水平提升。
(3)我国科技总体水平评价的自身应有判断与创新指标体系。①对我国科技总体水平的评价不可人云亦云,务必要有自己一套确实客观、正确、明晰的判断;②专家调查评价是公众参与科技治理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判断一国科技所处水平状况和制定科技发展政策及战略的一项重要依据;③国别和国际比较同样是衡量一国科技水平与能力状况的一种重要参照及借鉴。
6、我国正处于科技包括高科技步入快速发展的十分关键时期,急需大规模、多领域、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然而,由于一些西方科技大国及强国的拼力争抢,也使我国不能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干扰,而且围绕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今后只会越来越激烈。过去的若干年,我国虽然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了不少政策、出台了某些战略、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仍必须继续加大人才吸引和凝聚的力度、强度、深度与广度,此乃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和治国经邦之首要,抓住和稳定了成批成批人才,任何事业才有持久、可靠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