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独家】超大城市人口疏解宜缓不宜急(2)

核心提示: 疏解超大城市中心区域的劳动力人口,是国家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规律的根本要求,也是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人口疏解与就业需求的矛盾,除了科学决策以外,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调整大城市产业结构和疏解城区劳动力,要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如前所述,一些调查表明,在调整大城市产业结构和疏解城区劳动力过程中,在人口疏解与城市核心区域劳动力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除了科学地进行决策以外,还有就是要在疏解人口方面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循序渐进的策略能够保证在完成疏解人口目标的前提下,不至于影响大城市核心区域的劳动力需求。即使出现了人口疏解与劳动力需求的矛盾,也比较容易解决。

所谓循序渐进的疏解策略,就是要分清轻重缓急,首先搬迁那些环境污染严重、对大城市核心区域发展损害较大的产业或企业,同时疏解在该领域中就业的劳动力。对那些虽然对大城市发展有一些不利,但可以推迟到以后条件更成熟的时候进行疏解的项目,可以先放一放,等条件更充分时再进行疏解。其次,在疏解大都市区外来人口和劳动力时,应尽量搬迁那些有条件将产业(或企事业单位)与劳动力一揽子同时搬迁安置到城郊或卫星城的项目。对产业搬迁与劳动力疏解不能同步进行的项目可暂缓操作,直到条件更成熟后再行搬迁、疏解。第三,当以上两种情况都不存在时,尽量疏解那些对大城市核心区域劳动力需求影响小的人口。

人口疏解不应伤害大城市自身的活力,不能卡断部分行业对劳动力的刚性需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一线城市黄金年龄段的就业主体,如在北京16-19岁、20-24岁、25-29岁的常住就业人口中,流动人口分别约占92%、70%和54%,大城市核心区域部分行业对流动人口存在着刚性需求。这是我们提出循序渐进地疏解人口策略的现实考虑。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大城市核心区域未来几年的劳动力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将这种对未来劳动力供求的预测融入到大城市人口疏解与产业搬迁的规划之中。

对于大城市的人口调控,除了关注劳动力的疏解外迁以外,疏解本身对城市功能和市场供应方面的影响也需要考虑进去。在城市配套服务上,要注意人口疏解以后批发市场菜价、肉价的波动,不能批发市场一搬迁、菜价马上上涨,需要做好市场供应环节的衔接。在大都市圈的的发展规划中,对于目前许多工作在北京、上海,但居住在燕郊、昆山等地的潮汐式工作生活带来的交通、教育、医疗等问题,也需要统筹协调。近两年受到高度关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所涉及到的许多问题,也与此相关。据了解,通州区预计还能承接大约40万人口。未来通州还将吸纳城市核心区域的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全面建立起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相匹配的三级医疗、教育服务体系。

除了建设完善的城市副中心外,在疏解产业和劳动力过程中,有关部门还应关注中心城区和卫星城的制度(养老、医疗、公积金、高考等)衔接问题,这些都是被疏解人口关注的问题。要长效地疏解城区人口,需要实现中心城区和卫星城之间便捷、高效的对接,在孩子上学、亲属就业等方面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此外,中心城区与卫星城之间的公共服务也不能有大的落差,否则可能会出现即使企业迁走了,职工也不愿意搬迁,而跳槽到其他企业的情况,造成企业搬迁难以带动中心城区人口疏解的现象。

疏解超大城市中心区域的劳动力人口,也要注意改变过去那种片面依靠政府行政手段调控的政策措施,重视市场机制在调节和引导人口流动方面的作用。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政府以行政强制手段为主的人口调控方式并不十分成功。如果能够适当运用市场手段,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在大城市周边加大投资力度,形成功能互补的副中心、卫星城或城市圈,那么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自然就会大大减轻,而中心城区在城市圈中的龙头地位也会更加巩固。

总之,疏解超大城市中心区域的劳动力人口,是国家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规律的根本要求,也是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和智慧,以及对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坚守。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的决策,制定妥善而切实可行的人口疏解政策,这一艰巨任务就一定能够完成。到那时,我们的超大城市就能够甩掉包袱、轻装前进,以一个崭新的面目迎接充满机遇的新时代。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孙易恒]
标签: 人口疏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