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全球观察 > 正文

赵怀普:英国的外交传统与新动向

 作者: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赵怀普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善用外交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在欧洲及全球政经形势仍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英国近期外交走向的基本脉络和若干特点是,继续坚持务实主义,将经济利益优先作为对外政策基本取向,灵活调整和运用外交政策与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致力于维护英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利益并确保英国拥有适当的国际影响力。

务实主义和经济利益优先原则

过去几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及英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危机,卡梅伦政府采取了紧财政、宽货币和低利率政策,重点在经济、商业和公共部门领域进行改革,以缩减福利开支,降低赤字,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革力度颇有些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改革的影子。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卡梅伦政府在推进国内改革的同时,积极拓展对外经贸金融联系,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由此或可给卡梅伦外交贴上“经济外交”的标签,或曰“拼经济的外交”。这一“经济利益优先”的对外政策取向,反映了英国作为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曾经的世界霸主所具有的灵敏国际政治嗅觉和务实外交传统。

英国对外政策的经济转向也与英国对自身国际地位的认知变化有关。在全球化加剧国际经济竞争,以及金融危机后新兴国家崛起、国际力量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卡梅伦政府意识到,英国的硬实力从根本上讲已不能支撑其传统的外交目标,因此有必要收敛其全球战略雄心,包括放弃虚幻的世界大国目标及军事强国地位,而集中资源和精力于经济建设。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分析,5年来,英国国防预算下降8%至9%,这导致其常规国防力量缩减20%至30%。

积极开展对新兴国家外交与合作

英国保守党人历来有偏向海外贸易的传统,坚信英国应该着眼于欧洲以外的世界。著名的保守党首相丘吉尔曾经告诉法国总统戴高乐,在欧洲和“广阔天地”(远海)之间做选择的时候,英国总是把目光投向欧洲以外。

卡梅伦继承了本党着眼全球的外交传统。过去几年欧债危机和欧盟内部纷争削弱了欧盟对英国的吸引力。卡梅伦上台伊始就明确表示,英国需要重新平衡其外交政策,将重点从美国和欧洲转向新兴国家。近年来,除了深化英印关系,卡梅伦政府对新兴国家的外交中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加强对华外交与合作。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是去年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中国提议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

英国加入亚投行颇具象征意义。一方面,英国此举折射了当今世界的经贸和金融态势。亚洲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而“领涨”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巨大机会和利益。卡梅伦政府深知这一点。

另一方面,加入亚投行是英国务实外交的体现,它表明英国接受了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并且愿意与之发展务实合作关系。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不同,英国要维持或扩展它在亚洲的利益,不可能主打军事战略,而是主打经济战略,这同时也是在为英国争取更大的外交空间,以确保英国拥有适当的国际影响力,在未来形成的新的国际格局中尽力争得一个相对较好的位置和角色。在亚太地区,英国会在军事或政治问题上维持与美国的联盟关系,但经济上会加强与中国合作。

 脱欧谈判:有节制的讨价还价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美特殊关系”曾是国际政治和跨大西洋关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随着冷战后国际形势和欧洲地缘政治结构的变化,以及双方外交政策的调整,英美“特殊关系”逐渐褪色。对欧政策是今后一个时期英国外交面临的主要挑战。

英国主流精英并不希望英国真正“脱欧”。接任首相的特蕾莎·梅现在正面临如何处理脱欧这一难题。英国大部分商界人士呼吁英国与欧盟维持紧密联系,此外,特蕾莎·梅政府或还将面临来自工党、苏格兰民族党等的压力。主张留欧的苏格兰民族党现已成为国会第三大党,今后还有可能与工党组成联盟,向保守党政府施加压力。可以预见,在未来同欧盟的协商谈判中,英国肯定会竭力维护其在欧洲的经济利益,把可能的损失减到最小。

从欧盟方面看,德国、法国等主要成员国原本都希望英国继续留在欧盟。为了鼓励英国继续留在欧盟,欧盟也曾对英国做出一定让步,但最终未能如愿。在接下来处理同英国的关系时,欧盟一方面要维系与英国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不会让英国完全得到它想得到的一切。这是为了防止欧盟内更多成员国效仿英国,进而维持欧盟架构的稳定。

可预期的脱欧谈判不会一帆风顺。主要挑战在于双方既有利益重合,又有利益分歧,谈判必定是一个艰难却有节制的讨价还价过程。谈判最有可能呈现的结果是,英欧双方寻求最大公约数以保持欧盟现有架构的完整,而在一些相对次要、有妥协余地的领域达成都能接受的方案。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英国外交   英国经济   外交手段   卡梅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