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G20承担了引领全球经济治理方向、规划治理路径的重要责任。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达成的丰硕成果,体现了中国乃至所有G20成员的共同治理愿景:系统治理、改革创新、开放联动、绿色包容。
【关键词】全球经济治理 二十国集团 G20杭州峰会 【中图分类号】F116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初秋,西子湖畔,在习近平主席的主持和引导下,G20杭州峰会展示了一系列令人振奋鼓舞的治理思想,并做出了一些实际举措。其中,实施结构改革振兴国家经济、坚持开放护航全球经济等治理方向,更是得到了G20成员领导人的热情响应。G20杭州峰会达成了3万字的峰会公报(含三个主要附件),涉及全球经济治理的各个重点领域。重点之中亦有亮点,可以简单概括为:系统治理、改革创新、开放联动、绿色包容。这些亮点不仅构成了习近平主席讲话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成就了名副其实的G20中国印记。
系统治理:增加结构性改革议题
2015年11月16日,习近平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时指出,“基于当前形势和各方期待,中方把2016年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中方将从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等4个重点领域进行峰会筹备工作”。从G20历年议题设置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短期危机的应对治理,如全球经济形势研判、金融监管、金融安全网、债务治理、全球海洋保护等;另一类则是针对个别领域的相对长期治理,如发展议题、长期投融资建设、绿色增长议题等。前者由于仅关注即时的应对之策,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因此难以从根本上摆脱危机的困扰。后者由于缺乏体系化设计,时间跨度长,因此在G20主席国改变优先议题设置时,将直接影响这些相对长期问题的治理效果。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结合本国实际,采取更加全面的宏观经济政策,使用多种有效政策工具,统筹兼顾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政策,努力扩大全球总需求,全面改善供给质量,巩固经济增长基础”。在中国的引导下,G20将从过去以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为重点,扩展成为以财政、货币和结构性改革政策为重点。这一扩展,标志着G20引导各国转向短、中、长期议题并重,标本兼治的系统化治理新方向。
结构性改革议题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在经济治理方面的系统化、战略性智慧,也体现了中国愿意与其他经济体一同分享经济治理经验,维护全球经济发展的良好愿望。结构性改革全面涵盖了经济治理的重点领域,其优先领域包含3个增长方向上的9个领域:一是保障强劲增长,包括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开放、鼓励创新、促进劳动力市场改革、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竞争、金融改革与制度建设;二是保障可持续增长,包括强化财政的可持续性、促进环境的可持续性;三是保障平衡增长,加强包容性制度建设。
此外,2016年的结构改革议题也充分显示了对差异性和主权治理的尊重。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结构改革方面的优先次序会有所不同。各国可以根据9大领域的改革指导原则,作出适合自身国情的改革方案。同时为了推动改革的行动力,结构改革议题成果还包括其指标体系这一量化框架的设立。指标体系将用于评估和监测G20各成员在结构改革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改革创新:注入经济增长新动力
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这一创新议题的提出为G20开启了新经济领域治理的新篇章,体现出中方对经济治理的开拓意识。实际上,学界关于长期经济增长停滞的讨论中,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结构性因素之一是创新放缓所导致的长期投资需求不足。尽管如此,在2016年以前创新从未引起G20主席国的关注,亦未成为G20的治理对象。2015年安塔利亚峰会公报首次涉及了互联经济,但讨论的重点被放在信息安全领域,并未就其经济治理展开深入探讨。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治理方面的建设却相对滞后,显示出在新兴经济领域公共产品供应的不足。而创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在中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及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居于首位。创新领域的治理并不仅仅局限于科技创新,也涉及到治理机制的改革创新、治理政策的改革创新以及经济模式的创新等不同方面。
《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是杭州峰会公报的首个成果附件。它由四大行动构成:创新、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和结构改革,这些行动将有助于提升生产力、创造就业、打造全球经济的新增长源。创新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深层动力,也是未来全球经济治理所需要关切的重要方向。新工业革命体现了现代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及新型服务业的未来趋势,数字经济不仅属于现阶段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新领域,而且其商业模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经济治理的传统思维。结构改革则意味着改革经济结构中存在的扭曲和制约因素,通过对经济制度环境的建设释放经济增长活力。此举为G20开启新经济领域的治理掀开了新篇章。
作为首次列入G20议程的创新议题,尽管十分重要但达成共识并不容易。由于G20成员发展阶段不同,利益诉求差异大。发展中国家期待利用创新科技分享和合作来促进发展,而发达经济体则仅侧重于为打开市场所必须的科技普及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推动结构改革亦困难重重。印度储备银行行长拉吉曾指出,尽管政府知道实施结构性改革可以长效解决经济问题,但是选民不愿接受因结构改革带来的短期经济收缩。除非迫不得已,政府官员通常不会愿意主动实施结构性改革。
除了蓝图以外,2016年G20杭州峰会也实现了治理机制上的创新。今年7月份在上海召开了G20贸易部长会机制化以来的首次会议,并创立了贸易投资工作组提供支持。在该次会议上通过了《二十国集团贸易投资工作组工作职责》,确立了G20贸易投资工作组的合作范围和议事程序,明确工作组今后将每年召开3至4次会议,定期向贸易部长和协调人报告工作进展。
开放联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二十国集团应该坚决避免以邻为壑,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倡导者和推动者”,G20各国领导人纷纷表示要致力于避免上世纪30年代“以邻为壑”历史悲剧的重演。自成立以来,G20既在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上取得了长足的成就,也在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方面获得了政治上的支持。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几十年里,全球贸易增速曾是经济增速的两倍。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16年的国际贸易增长量仅增长2.8%,这是全球贸易增长量连续五年低于3%,也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时期。根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所提供的数据,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措施增加。2008年至2016年,美国对其他国家采取了600多项歧视性措施是德国、英国和中国的两倍多。中国是受到不断加剧的贸易保护趋势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贸易保护措施使得全球投资体系呈现碎片化发展状况,不利于企业的国际投资活动。国际贸易、投资的低迷表现抑制了世界经济的活力。为了提振全球贸易与投资,需要G20在维护开放有序的贸易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2016年G20杭州峰会在贸易投资开放方面取得了两项重要成果:《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贸易增长战略的具体措施包括七个方面:降低贸易成本、加强贸易投资政策协调、促进服务贸易、增强贸易融资、制定贸易景气指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推动贸易和发展。该战略将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提振全球贸易。投资指导原则是全球首次就建设多边投资规则达成的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G20在建立统一的多边投资规则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指导原则是非约束性的,涵盖反对跨境投资保护主义,营建开放、非歧视、透明和可预见的投资政策环境,加强投资保护,确保政策制定透明度,推动投资具有可持续发展以及投资者企业责任等九大原则。
此外,2016年G20在联动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全球价值链生产时期,世界的物理联通以及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将是各国参与全球经济的物质基础。在中国的引导和投资与基础设施工作组的努力下,也实现了三大成果: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多边开发银行优化资产负债表行动计划》;启动了“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以加强各类国际、区域与国别基础设施建设倡议的协调与合作;核准了《G20/OECD关于基础设施和中小企业融资工具多元化政策指南》,以探索多样化融资方式,促进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融资。基础设施联通建设除了可以通过增加全球投资来提振需求,其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属性也将对未来中长期经济增长有所裨益。
绿色包容:树立公平和谐发展理念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峰会)开幕致辞中指出:“消除贫穷与饥饿,推动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国际社会的道义责任,也能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全球基尼系数上升,给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带来阴影。自由贸易以及全球价值链生产模式所带来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尽管有助于提升效率,但其带来的好处并未得到公平分配。逃避税与腐败等行为成为全球资源分配不均的重要原因。在G20过去的历次峰会上,常用的经济治理目标被定义为“强劲、可持续、均衡增长”。习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会的开幕和闭幕发言中,特别给经济增长补充了一个定语“包容”。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他对包容性的重视。在2016年G20的诸多优先议题中都体现了包容的思想,如发展问题的重视、对发展途径的建设、对弱势群体发展的支持、对环境和气候的治理等。
首先,包容体现在对发展议题的重视、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上。杭州峰会是发展中国家代表数量最多、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得到最广泛体现的G20峰会。尽管发展议题一直是G20的传统议题,但并未作为其核心议题存在。G20杭州峰会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并达成了《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包含集体行动和国别行动两个部分,涉及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G20杭州峰会首次就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了《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此外,2016年绿色金融议题首次被中国引入G20议程,新创建的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已经给G20递交了《二十国集团绿色金融综合报告》。
其次,中国在金融、贸易等各领域引导G20向着包容方向发展。2016年也加强了对普惠金融的建设,核准了《二十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二十国集团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以及《二十国集团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此外,2016年G20加强了政策沟通,推动全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希望妇女、中小企业、发展中国家均能从全球价值链中受益。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模式,有助于为不同人群参与经济活动提供平等的媒介,降低女性、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在传统经济制度下可能面临的障碍。
再次,包容也体现在反腐合作领域。G20杭州峰会批准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二十国集团2017-2018年反腐行动计划》。前者致力于打造“零容忍”“零漏洞”“零障碍”的反腐国际追逃追赃合作体系,涉及拒绝腐败分子入境、建立个案协查机制、完善合作法律框架等多个方面。此外,在中国设立了G20反腐追讨追赃研究中心,以研究制定全球适用的反腐规则以及追逃追赃制度框架。
杭州峰会是G20峰会历史上的一次跃迁。它不仅拥有很多个首次的创建,也充分体现了东西方在经济治理思想上的融合。在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下,2016年G20既做出了针对短期问题和特定问题的应对式治理,也推动了对中长期根源性和系统化问题的综合治理。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
【参考文献】
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新华网,2016年9月6日。
责编/潘丽莉 孙娜(见习) 美编/ 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