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经济社会公平度与城镇化率相关性分析
基于经济社会公平度得分与人口城镇化率(基于数据可得性,以非农业人口占地市常住人口比重来近似衡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陕西10地市经济社会公平度与其城镇化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具体表现为:地市经济社会公平度排名靠前,城镇化率也较高;地市经济社会公平度排名靠后,城镇化率也较低。大部分地市经济社会公平度排名和人口城镇化率排名位差小于2,其中:西安市经济社会公平度在10地市中排在首位,城镇化率在10地市中位列第3;宝鸡市经济社会公平度和城镇化率在10地市中均位列第2;铜川市经济社会公平度在10地市中位列第3,城镇化率在10地市中排在首位;渭南市经济社会公平度在10地市中位列第4,城镇化率在10地市位列第5;咸阳市经济社会公平度在10地市中位列第5,城镇化率在10地市中位列第6;汉中市经济社会公平度在10地市中位列第6,城镇化率在10地市中位列第8;榆林市经济社会公平度在10地市中位列第8,城镇化率在10地市中位列第9;延安市经济社会公平度在10地市中位列第9,城镇化率在10地市中位列第7;安康市经济社会公平度和城镇化率在10地市中均排名末位。
当然,也有个别地市经济社会公平度排名与其城镇化率排名之间位差较大。具体表现为:经济社会公平度排名靠后,但城镇化率较高,如商洛市经济社会公平度在10地市中位列第7,而城镇化率却在10地市中排在第4位。
测评结果及各市今后提升经济社会公平度的重点路径
结合各二级指标得分及其权重,我们分别计算了陕西省10地市底线公平度、机会公平度、分配公平度得分,并依据三个分项公平度得分的由高到低分别对10地市进行了排名;再结合三个一级指标的权重,我们进一步计算了10地市经济社会公平度的总得分,并依据总得分的由高到低对10地市进行了排名。通过对各地市间各级指标得分及排名进行比较,分析了各地市在公平发展方面的突出亮点,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各地市今后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公平度的对策建议。
西安:经济社会公平度在10个地市中居首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这主要得益于该市底线公平度、机会公平度和分配公平度三项指标得分都较高(分别位列第1、第4和第2)。而通过进一步分析各二级指标发现,该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在10个地市中排名处于中等水平(分别位列第5和第6),而收入水平公平度排名第1。为此,对于西安市,通过采取积极的就业措施来提高劳动报酬在各要素所获报酬中的比重,以及继续提高社会民生方面的公共财政支出水平,是其今后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公平度的两个重点。
宝鸡:经济社会公平度在10个地市中位列第2。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这主要得益于该市底线公平度、机会公平度和分配公平度三项指标得分都较高(分别位列第3、第1和第4)。通过进一步分析宝鸡市底线公平度下的两个二级指标和分配公平度下的三个二级指标,我们发现,该市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和收入水平差距均较大。为此,对于宝鸡市,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上的差距,是其今后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公平度的重点。
铜川:经济社会公平度在10个地市中位列第3。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铜川市具有排名较高的机会公平度和分配公平度(分别位列第2和第1),但该市的底线公平度排名靠后(位列第8)。通过进一步分析底线公平度下的两个二级指标,发现其城乡低保人数占常住人数比重较高。为此,对于铜川市,采取积极的就业措施促进更多贫困人口脱贫是其今后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公平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