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市场较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各种机制并未完善,市场结构也存在失衡问题。加强金融创新不仅可以对我国金融体系中所存在的缺陷加以修正,也有利于提升金融市场效率。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更是多次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金融体系在此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创新,以此实现金融体制的改革。此外,创新不仅是新旧制度、模式的交替,还是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正确分析金融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进一步推动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发展情况述略
“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及各级政府机构多次强调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并且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大经济转型力度,为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和创新创造了良好、宽松的环境。“十二五”开局之初,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应该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加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并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经济发展,还应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央行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也指出,“十二五”期间金融业的改革和创新应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显著增强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着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体制,形成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开创金融改革发展新局面”。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重点,应让市场起到调节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为了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以及监管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从实践上看,“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在金融市场结构调整、金融监管、金融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央行通过对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的有关参数进行调整,稳定增长信贷、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加强中小微企业及“三农”的信贷支持,通过金融支持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为促进 “三农”领域金融的深化改革,央行进一步推动“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并将改革推行至全国范围内,从而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而在金融综合业务的开展方面,央行通过设立金融综合经营试点,加快金融机构跨行业投资发展速度、推动各行业金融机构间的金融产品交叉结合、推动金融控股公司及具有金融控股公司特点的集团的成立、促进金融业和互联网的结合,从而打造综合化的金融平台。此外,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央行还激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并通过对金融机构落实信贷政策的情况进行评估,促使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不断改进。在强化金融法治建设方面,央行通过开展信用评估、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安全网,进一步稳定了民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除了央行在各类金融政策上做出的调整及创新,我国还积极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探索金融产品、金融监管、金融体系等方面的创新。2013年8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在新经济形势下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同时也对探索金融监管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以对金融产品的发行和交易为主的资本项目可兑换探索;金融机构成立、金融产品发行、金融市场运作等方面相对应的金融审批制度的改革;政府监管更多集中在事中、事后监管上;允许自贸区内外企加入商品期货交易;通过建立联动机制,以自贸区金融创新带动我国金融制度创新。除以上几点外,自贸区实行的负面清单制度也具有深层的创新意义。通过设立负面清单,对引进外资时所禁止实行的经济行为给予规定并公开,而未在负面清单上列出的行为皆是合法的。此清单的存在将行政管理中的“有罪推定”变为“无罪推定”,削弱了审批制度对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将管理者的管理范围规定在负面清单之内,限制了管理部门自立规矩的现象;将对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审批取消,只要未在负面清单上列出的金融产品均可进入市场,加大了金融创新的力度,使金融监管机制和金融创新理念进一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