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针对农村特色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可以有效改善农村贷款面临的抵押困境,通过不断完善“信贷+保险”的融资模式,能够把不易变现的土地、宅基地、农机具订单等经济资源所隐藏的抵押功能发挥出来,改善农村金融因抵押可行性低带来的贷款困难的局面,大大增加市场的有效信贷供给。
借力互联网扩大农村金融的覆盖面
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也有助于改善我国当前农村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不良局面。农村金融创新主要在于农村金融的深化及根据农村金融市场特殊性而进行金融服务定制。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扩大金融市场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目前我国农村由于人口居住密度低,业务量相对城市较少,以致在农村开设金融机构成本偏高,金融机构网点在农村开设数量近年来增长也趋于平缓。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时间、空间、成本对金融市场的限制,对改善农村金融市场、推进农村金融模式改革都具有重大意义,也开启了“三农”发展的新模式。
当前可以借鉴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有:1)电商平台和农村金融的结合;2)P2P平台与信用贷款的结合;3)“三农”服务商的互联网金融化;4)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等传统银行的网上银行。这四种农村网络金融模式在平台资源、借贷资源、线下资源等方面各有优势,因此,在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初级阶段,有效地结合自身需求,合理地进行金融服务选择,有利于提升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村整体金融市场的创新。
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机制
金融人才是金融创新的推动力,而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的金融人才往往存在纸上谈兵的问题,空有学历和各种业内证书,缺少实践经验以及创新思维。金融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高等院校配合完成,各高校需依靠金融发展方向,培养多层次的金融人才,既满足金融市场基础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又能填补高端金融部门的人才空缺。
对于基础型人才,需要在高等院校完成系统的金融知识学习,还应增加更多的实习培训机会,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为未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而高端金融人才依托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培养,即拥有丰富的金融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还掌握金融行业应具备的外语、计算机科学、法律等与金融市场发展交叉的学科专业知识。高校教育还应适应国际趋势,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人才,对此可以借鉴国外院校的教育经验,对师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重点应优化师资结构并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同时,针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尝试小班教育,因材施教,定向培养除金融外的其他学科技能。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李 懿(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