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网络思想阵地如何筑牢

核心提示: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们要保持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拓展技术应用领域;另一方面,要完善“互联网+”模式运作环境,引导社会健康思想传播。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性和针对性。

【摘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们要保持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拓展技术应用领域;另一方面,要完善“互联网+”模式运作环境,引导社会健康思想传播。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互联网+”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打破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形式。“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形式等,将网络生成为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新场域。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以“灌输+疏导”为传播形式,教育方式的单一化和教学内容的僵固性都会影响到教育成效。“互联网+”所带来资源,如信息和资料的互动性、多样化、不断更新性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广泛题材,增加了其灵活性和生动性,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互联网+”可辅助传统型思想政治工作活动向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方向转型,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易被接受性以及成效性。

“互联网+”弥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限定缺陷。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时限性”局限,使得受教育者无法及时获得信息。“互联网+”使受教育者可随时随地享受来自互联网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无限制地、无限时地重复使用这些信息,推升了教学双方信息沟通的及时性、有效性和便捷性,进而提升双向互动性。“互联网+”所带来的翻转课堂教学以及微视频等,可将课堂思政话题研讨以网络的形式延伸到课堂外,进而影响老师、学生之外的其他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受教育者。

“互联网+”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挑战

“互联网+”模式无法避开糟粕信息影响。信息泛滥的背景下,“互联网+”无法完全规避糟粕。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具有丰富资源的资源库,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各国的政策、法规信息、传统文化等借助视频和网页等传播,所传递的正能量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补充,使得受教育者可寻找到精神寄托,弥补当代社会思政传播的不足。然而,网络信息在传播中,由于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监督管制,“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很容易导致受教育者无法辨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间的差距。暴力、色情、迷信、以及具有反动色彩的影像文件、游戏、图片等不良网络资源,对受教育者尤其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忽视。

“互联网+”模式容易受网络犯罪困扰。“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所依赖的信息,无法避开各类网络诈骗事件及信任危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参与者的多样化也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任何人都可以从网络中汲取知识,并发布信息,而广大受教育者无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这也无形为犯罪分子带来巨大“商机”,导致大量网络犯罪的滋生。思想政治工作主题探讨的参与者将自己真实信息和真实性格隐藏,甚至采用自我包装的方式,又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诚信”问题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带来各类障碍,使得受教育者无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觅得安全感和信任感。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模式

首先,保持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拓展技术应用领域。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着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文化为载体,强化民众对中国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尤其需要重视对网络媒体的应用并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

一要保持教育与时俱进,变落伍为引领。网络时代是一个不断流动着创新色彩的时代,任何思想政治工作者和被教育者都需要保持自身教育和学习的与时俱进性,做新趋势和新潮流的引领者。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了解和掌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知识结构层面强化网络技能和最新技术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思政工作技术含量和科学素养。据调查,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进行系统、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及“互联网+”模式下的信息技术教育,这使得“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在具体落实中的成效大打折扣。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必须关注此类人群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二要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利用网络资源强化技术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力主执政为民、亲民爱民,对新媒体及“互联网+”模式的应用和推广给予了高度关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新媒体实践者和学习型工作者,重视对“互联网+”资源的使用,变生手为行家,讲求实效,逐步深入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建立“互联网+”模式下思政工作的主题网页和网站,在主题网页和网站讯息传播的过程中,可提升思政工作的影响力和穿透力;网络传播的快速和网络传播受众诸多的特质,可辅助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的讲坛和网络讲堂,并借助图文并茂、声情结合等优势,借助网络传播时的直观形象,将思政工作制作成电子课件和电子期刊等,进而强化思政工作感染力和吸引力,创造条件,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其次,完善“互联网+”模式运作环境,引导社会健康思想传播。“互联网+”虽然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挑战,但也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工作的进展与进步。针对“互联网+”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所面对的问题,可从健康思想引导、扭转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三方面入手。

一要强化社会教育,传递健康思想。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既需要不断巩固已有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还需要拓展新阵地和空间。以家庭、社会、学校等为阵地,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可在不断弘扬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的正向性教育,从而催动理想、道德、法治、国防、纪律、民族团结等的教育,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向性,以此引导社会健康文明发展。

二要打破地域限制,强化网络文化建设。面对网络文化的各种渗透情况,针对很多受教育者不懂得区分和分辨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问题,将优秀文化作为强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摒弃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封闭模式和固定模式,确定实施以开放式思想政治工作为中心的教育形式。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以及“互联网+”模式的应用都需要打破地域限制,以积极的心态来实现和达成“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

三要监督和规范网络,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互联网+”模式的特征会为各类不良信息提供可滋生的土壤,因此,提高网络管理水平迫在眉睫。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强化网络文化管理,是新形势下网络规范管理的新要求。但是我国在“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应用探索中,在此方面却行动迟缓。我们应以立法为基础,设定法律条款来规避有害信息的传播和发展,以社会道德体系和网络道德体系为完善点,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网络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与实践需要融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实践,使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规范网络,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①杨睿轩:《“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机遇与挑战》,《鸡西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②周国平:《探索网络发展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前沿》,2002年第11期。

③马福运:《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与发展趋势》,《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责编/高骊 温祖俊(见习) 美编/王梦雅(见习)  

[责任编辑:张寒]
标签: 阵地   思想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