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对珠江—西江经济带19地市(州)经济社会公平度的测评及排名(2)

“公平”是以“善治”为核心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决定因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到“公平”一词多达20次,充分说明公平在现代治理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新年贺词中明确指出,“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对“机会公平”“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有所论述。此前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则进一步提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测度中国县市经济社会公平度现状,总结县域地区在公平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了解和改善中国县域地区经济社会公平程度,以及推进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更加公平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也是我们在过去一段时期一直坚持对县市经济社会公平度展开测评的主要初衷。同时,处于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县市(县级市)之间的地市一级,在区域经济调控、要素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发展统筹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其经济社会公平程度的研究和评价同样不可忽视、不可或缺。

自2014年7月《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发布以来,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启了我国跨行政区域的、大区域的协调发展新篇章。珠江—西江流域作为国内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流域,上接云贵、纵贯两广、下通港澳,覆盖人口约1.2亿,被称为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珠江—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正式实施以来,有效引领珠三角经济圈向西沿珠江—西江流域梯度推进,有效推动经济带沿线省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区域合作,有效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带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公平度。同时,应指出的是,由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实施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尽管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态势,但经济带沿线区域基础设施水平仍有待提高、现代产业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并需要以此促进经济社会公平度进一步提升,助推沿线区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加快实现。

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在所构建的以县市为测度单位的经济社会公平度测评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对具体指标进行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建立了中国地方经济社会公平度评价体系。现根据2015年《广东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贵州统计年鉴》和19地市(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提供的公开统计数据,对珠江—西江经济带19地市(州)的经济社会公平度进行了测评、排名、比较和进一步分析。我们寄希望于通过这种系统性的研究,对经济带沿线区域各地市(州)的主要做法、有效经验进行探索,并为各地市(州)今后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公平度提供参考和建议。我们也希望借助于测评工作的开展,在促进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公平度的整体有序提升,以及各地市(州)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方面发挥一定的实效。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依据与数据的选取

在构建经济社会公平度测评理论模型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遵循全面性、敏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五个基本原则,以采用最适宜的指标来客观评价公平程度为导向,以我国地市一级目前所处的实际发展阶段和经济社会状况为根本前提,最终选择了阿玛蒂亚•森的正义观和马克思的公平分配理论作为依据,搭建了功能公平、可行能力公平以及结果公平三个维度,确定了底线公平、机会公平和分配公平三个一级指标。而在指标数据的选取方面,则是以数据的可获取性为基础。具体指标选取的理论依据以及所选择的指标数据说明如下:

上一页 1 23456789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西江   珠江   经济带   地市   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