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美丽乡村建设的三个重要着力点(3)

核心提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发展变化,农村居民正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稳步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要求“三农”工作的政策不仅要让农民鼓起腰包,还要为农村打造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让农业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目前,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有不到五年时间。顺利实现建设“美丽乡村”愿景,需要今天的理论工作者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指导下提出政策建议、提供智力支持。

着眼于“特色之美”,“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系得住乡愁”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升级版的乡村建设,既要凸显乡村风土人情,不盲目仿效城市建设,又要立足当下基本国情,不缺失中国特色。以大历史的眼光看,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现代化”都逃不过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所指出的“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农村从属于城市”的过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这意味着其不可避免地将要催生出种种现代性矛盾。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就描述过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城市化”之乱象,“农业革命的第一个行动,就是以极大的规模,像奉天之命一样,拆除耕地上的那些小屋。因此,许多工人不得不到村镇和城市里去寻找栖身之所。在那里,他们像废物一样被抛进阁楼、洞窟、地下室和最糟糕的街区的屋角里”。中国的情况与此十分相似,一方面,大量人口尤其是精英人口从乡村流出;另一方面,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如摊大饼般越摊越大,暴露出来的“城市病”越来越多。让农村留住人口并确保他们富起来,是美丽乡村建设应该产生的红利。利用闲暇时光“逃离”城市去享受“农家乐”,成为了今天越来越多城市人的不二选择。这实际上给今天的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亦如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视察云南时指出的那样,“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

系得住乡愁,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切实保护好乡村原有社会与自然生态,使乡村不成为复刻的城市。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政的文人一旦官场失意,往往会寄情于山水,乡村田园于是成为了他们这一人生阶段笔下创作的源泉。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换而言之,风光迤逦的乡村慢生活,涵养了古代文人的从容与澹泊。这从侧面说明乡村的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作为乡愁的核心价值,与城市可谓大不相同,应予以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新农村建设,决不是要把这些乡情美景都弄没了,而是要让它们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所以我说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这一论述抓住了问题的根本,体现了对立统一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与核心。把现代化仅仅理解为处处都是“钢筋水泥的森林”显然是一种片面性认识,这种理解体现了身体已进入了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过去的陈旧的现代化观念。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尔库塞笔下工业社会中的“单向度的人”与这一目标背道而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则更加有利于人的发展,因而现代生活要与乡土人情、田园风光交相辉映,不能彼此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超越,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使得乡情美景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即是这一“内在超越”的重要体现。

系得住乡愁,就是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另一个双赢”,即城市与农村的双赢。如前文所述,若政策得当,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内在地包含了乡村建设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双赢。从发展趋势的视角来看,这一建设还将实现的另一个双赢,是处在环境产品需求端的市民与环境产品供给侧的村民的双赢。2015年底中央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深层次背景,不仅在于国产质量上乘的中高端实体消费品供给能力薄弱,还在于快速工业化背景下城市里看见蓝天白云竟成为一种奢求。因而对于农村而言,保护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新农村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注意乡土,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不能照搬照抄城镇建设那一套,搞得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在农村建设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重新赋予农业以生态修复的功能,让农村变得像农村,会给城市里的人们带来新的消费需求,即城里人可以下乡“洗胃”“洗肺”“洗血”“洗心”。以绿色、环保、健康为特征的美丽乡村源源不断地带来经济效益,必将印证习近平总书记常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句永恒的真理。

注释:

[1]郑风田: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打破三大制度障碍 [J].人民论坛,2015年第30期。

[2]贺雪峰:《组织起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3]贺雪峰:《回乡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第1页。

[4]侯惠勤:《人性回归与乡村治理——读<传统人伦关系与转型期乡村基层政治运作>》[N].《光明日报》,2012年5月28日。

[5]张颐武:《重视现代乡贤》[N].《人民日报》,2015年9月30日。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杨 莘(见习)】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着力点   乡村   三个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