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自主品牌峰会 > 正文

2016(第二届)中国自主品牌峰会分论坛一:自主品牌与企业社会责任(2)

公益新生态,让公益更透明

杨宜勇: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翟红新,请从NGO的角度谈谈您对企业和社会责任的理解。

翟红新: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形成的“公益新生态”,提到这个词大家觉得很高端或者很虚,实际上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这几年运营过程中,我们确实是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对整个工业行业带来的改变。腾讯是第一家成立公益慈善基金会的企业,我们是试水者,我们希望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动公益行业的发展。九年时间中,确实在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教训,也有一些成果和大家分享。

首先是第一组数据,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九九公益日,在9月7日到9日三天,共有677万人次捐赠善款达到9.05亿,去年全增1.27亿,捐赠的金额达到了2.4倍,加上腾讯基金会匹配捐赠和上百家企业1.01亿匹配捐赠,三天间为整个公益行业带来了超过六亿的善款。另外一组数据,腾讯公益平台历年来累计用户捐赠数据。通过腾讯公益平台,广大用户为八千多万人次接近九千万人次用户公益项目进行捐赠,从07到2014年七年的时间中,捐赠的总额2.5亿,2015年到现在不足两年时间捐赠金额12个亿,这是前七年总合的4.8倍,我想让大家直观感受到移动互联网对公益行业带来的助推作用。

助推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两种力量发挥的作用,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推动,公益行业正在形成各方共生共赢的新生态,这样的生态环境下,不管任何一方都不是单纯的付出,大众、企业、公益组织,每一方都是充分的发挥优势,实现共赢。互联网的优势、互联网的特点是多维的连接,多维的连接带来了公益在企业和大众间形成触手可及的事物。

普通人受到怎样的影响呢?针对普通用户,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名人和明星,每一个人都有了公益的能力,随着越来越多轻量化更有趣公益形式的出现,传统形式上做公益是捐款捐物,现在可以捐你的步数和声音,或者是定期删除你不用的邮件这些都是公益的形式,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加。这种情况下,公益已经融入每个人生活中,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在自觉和不自觉间参与了公益的行为,在这样多样化的形式下,更吸引了年轻人。从去年捐赠数据中发现,19到27岁年龄段是捐赠最踊跃的年龄段,达到了总金额的39%,这些年轻人加入到了公益的行业开始关注公益,对公益行业推动一定是有活力有创新价值的。

企业,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有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之前每个企业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默默做着企业的公益,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连接和聚合作用让企业参与公益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每个人可能都接触过腾讯的微信应用,上面有好友的排名,因为看排名争第一互相点赞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乐趣,同时这个步数可以捐出去,一旦捐赠,企业可以匹配捐赠,企业匹配资金形成了完整的供应链,这个过程中把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了公益的属性,企业向广大用户传递了自己的公益理念,公益组织获得资金项目跟大众有充分的互动和充分的碰撞,这个过程中多方共赢的产品在去年7月份上线,一年的时间有1.1亿人次捐赠步数,企业匹配资金超过2.21亿。

九九公益日,有上百家企业贡献了自己的资金,进行了公益的捐赠,组织用户捐款来进行匹配的形式,超过千家组织为公益敞开了入口,利用定制功能号召员工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公益,这个过程中让企业公益理念跟员工和消费者有了充分的接触机会。

新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参与公益发挥更多的是资源优势,这是针对于企业、还有公益行业中的核心公益组织。新的环境下,由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品化的特点,打破了原本通常理解的资源的优势,有了去中心化的现象,不管怎样的公益组织,只要它努力都可以达到发挥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的大众和企业的支持。

透明的力量,公益行业的透明很重要,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让透明做的更容易一些,或者更多人参与进来,移动互联网打破了信息提供者和接收者间的界限,一旦可以参与进来,既是可以是捐赠者,也可以是项目的相关信息的发布者和项目进展监督者,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用户只要愿意,通过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小功能反馈证实,可以随时把项目的感知发布出来,这个时候公益透明已经不是公益组织自己努力了,而是每一方都可以在这个环节上贡献力量。

移动互联网的社交性,让人与人本身产生了基本的情感和信任的理解。腾讯公益平台有个小产品“一起接”,很多用户处于对项目的了解期,朋友圈号召伙伴共同支持这个项目,这个过程中传递了不仅仅是这样的信息,还有对项目的信任和传递的温暖,这个过程中由于他的朋友参与,让他的带动带来更好的效果。我们说移动互联网助推给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感受到,这样的公益新生态下本身有自主进化的功能,只有高效的公益效率、透明的反馈机制项目才会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可,不优秀的项目过程中也逐渐被淘汰了,这样的自我进化的状态,足以让整个公益行业越来越向良性和专业方向发展,整个生态环境中普通的用户快乐的参与公益,公益组织自主的成长,企业跨界的推动让公益有了更大的拓展。谢谢!

爱与感恩,生命关怀品牌的核心内涵

杨宜勇:现在有请安泰乐集团董事局主席潘怡绮谈谈对于企业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潘怡绮:我们企业的性质是生命关怀,非常感谢主办方跟各位来宾给我这样的机会,从今天上午开始我就一直感受到了中国优秀品牌故事的分享。我20多年前移民新加坡,2010年回到中国,当时的缘起是因为我父亲90多岁了,我想回来照顾他,在照顾他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在生命关怀行业有所缺失,中国有老人行业、有福利院、有残疾人的保健中心,但是就是没有生命关怀领域。

其实人的生老病死就是人生的常态。生命关怀,关心的是生老病死,在中国会说老人是弱势群体,孤儿是弱势群体,残疾儿童是弱势群体,但是在我们的观念中,我们不觉得他们是弱势群体,我们觉得实际上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过程和常态,比如残疾儿童,有的时候帮助他们,实际上我们是带着感恩的心态,很多人不明白帮助残疾儿童为什么会感恩呢?因为大家都知道,实际上残疾是有比例的,比如说正常人有个比例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些残疾儿童把正常人的比例摊到了他们的身上,替我们承受了,我们去帮助他们,不是帮助弱势群体而是去感恩,诠释一份爱。

今天讲品牌,品牌到底是什么?第一是人品,其实是一个企业的文化核心,你来做这个品牌起心动念是什么。以生命关怀这个概念为例,生命关怀就是两个核心,一个核心是爱,另一个核心是感恩。在我认为,其实老年人不是弱势群体,小孩子也不是弱势群体,残疾人也不应该是弱势群体,在孟子的时代说过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别人的老人也是我们的老人,你会把你的父母当成是弱势群体吗?不会吧,包括小孩子也是一样的,我创建安泰乐虽然是生命关怀,但是我们要诠释一份爱和感恩。品牌创立之初我们去养老院照顾老人,更多的是去感恩。我们提倡给老人的心灵送温暖,而不是简单送一些米和油,现在中国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状况不多了。更多的问题是老人内心的孤独与恐惧,老人最怕的并不一定是生病,最怕的是被社会抛弃,社会觉得老年人是弱势的。

我们创建了都市禅堂,与寺庙结合。我来到中国以后就有兴趣修建一座寺庙。在我的观念中,佛教在中国已经是种文化,而不仅仅是宗教了。我们在寺庙里创建了一寺两院五堂,一寺是恢复寺庙,两院是长者学院和儿童学院。对于老人,我更愿意称为长者,更多的是给他们精神上的疏导,而不仅仅是生活上照顾。还有我们比较关注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在苏北地区相对来说经济比较落后,有很多家长到发达地区去工作,有一个学校有几千名留守儿童,从幼儿园开始就留守一直到初中。留守儿童最害怕的不是生活水准,而是被人们认为自己是弱势的。比如,过年过节寒暑假他们是最痛苦的,因为他们没有父母陪伴。于是,我们会把他们召集起来,给他们灌输一些孝道文化之类的观念,告诉他们你们要感恩,没有你们的父母就没有中国经济的腾飞,要用感恩的心态。老人和小孩,这就是两院。

此外,我们也做了很多社会公益。我们做了公益基金,跟民政部底下成立一支基金,发动愿意关怀生命事业的人群来参与;也做了关注空巢老人的问题,比如有些老人他们是否能满足温饱,是否有愿望希望在有生之年去实现。我们会把中国的孝道文化、佛教文化进行结合,进行帮助。可以说,从出生到天堂都是我们关注的。

我们觉得品牌跟社会责任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招聘很年轻的员工,招聘的标准就是懂不懂得感恩、是不是孝顺父母。比如在我们的问答环节有这样的问题:如果你现在走在路上,有一个老人摔倒了,你会不会把他扶起来?我们的答案是应该去扶,首先去扶已经诠释了你的爱与感恩,不能说个别人碰瓷大家都觉得没有安全感了。有没有社会责任,是考核员工很重要的标准。

品牌并不是先发展再来规范,或者为了发展可以损失社会责任。从一开始建立品牌时,必须要有责任意识,也就是说人的核心文化是第一位的。我们安泰乐刚刚起步,所以今天讲品牌的经济效益还没有这样的能力,但是作为社会效应我们是已经做了四年,做了大量的工作。谢谢!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孙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