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如何勘定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基因(2)

强化政党基础理论研究

基于此,政党的目标应是为国家发展提供方向性的引领,这种引领应以现代国家治理的共同目标为治理导向,而非具体的具象化目标。当然,目标的制定还应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越性,表现为共同富裕、共享发展与平等享有各种政治权利。目标的导向性决定了政党描绘的治理蓝图具有长期引领的效力,它不应有过于刚性的要求,也就是人为制造的执政风险。如此,不是说政党执政不需要目标压力,这种压力应来自国家治理中面对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而不是自我设定的目标压力。

政党目标的设定必须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必须为执政留有坦然面对挫折与失败的制度空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社会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的趋向,不同从业者的目标诉求与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也颠覆了传统社会的诸多行为方式,使得现代国家治理也在经历一次划时代的技术与制度革命。如何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与价值诉求,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是党制定战略目标必须考虑的因素。基于此,政党战略目标的制定既要具有凝聚共识的普遍意义,又要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具有最大的包容性,使不同群体都能够有认同感,归属感。

共性与个性仅是政党多重属性中的一个方面,由此衍生出的问题却关乎政党的生存与发展,关乎国家战略的制定与方向。因此,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可以拓宽政党研究视野,丰富政党研究内涵,为完善中国特色党建理论体系与国家治理贡献力量。同时,结合中国政党实践的基础理论研究还可以为世界政党研究提供中国要素,构建打通中外的政党话语体系,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基础理论研究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工作,也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切忌急功近利、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一些国外的概念与公式。理论研究既需要开放的视野,更需要立足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独特路径,立足当下中国改革开放与国家治理的丰富实践,以适应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需要。

(作者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专项工程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下的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研究”(16ZZD03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2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40页。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