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信仰属性的组织系统,组织是构建党员信仰的重要依托。在党的历史上,始终重视依托基层组织建设坚定党员信仰,依托严密的组织网络助推信仰、通过集中的组织学习统一信仰、凭借严格的组织纪律保障信仰、依靠多样的组织生活涵化信仰。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理论学习、严密组织生活、严格组织规范,促进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关键词】基层组织 组织建设 信仰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是凭借坚定信仰凝聚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信仰是共产党员的“精神引擎”和“行动航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全局出发一再对坚定党员信仰提出了明确要求,号召党员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信仰属性的组织系统,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对党员信仰的发生发展及稳固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组织系统是巩固党员信仰的重要依托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作为保障,坚定党员信仰、引导党员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同样需要组织的保驾护航。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曾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具有两个系统:信仰系统和组织系统,且信仰系统是依托组织系统来巩固的。“无产阶级在争夺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无产阶级被资产阶级世界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竞争所分散,被那种为资本的强迫劳动所压抑,总是被抛到赤贫、粗野和退化的‘底层’,它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可以说,组织是坚定党员信仰的坚强力量和重要依托。
首先,组织作为一个群体系统,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能够对党员产生导向和激励。它主要通过描绘共同愿景的方式给党员以指引。“‘共同愿景’不是一个想法,甚至像‘自由’这样一个重要的想法,也不是一项共同愿景。它是在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它能够“自然而然地激发出勇气,这勇气会大到令自己都吃惊的程度。在追求愿景的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会产生勇气,去做任何为实现愿景所必须做的事”。共产党是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奋斗目标,它为党员描绘出了没有剥削和压迫、每个人都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美好图景,能够给予党员前进动力和方向指引。这个愿景式的目标还具有强大的整合功能,能够借助组织分工和权责安排等细化落实,实现党员个人目标向组织目标趋于一致。
其次,党员是组织的主体,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会对党员角色作出期待、唤醒和示范。组织往往通过制定一定的规范和行为守则,对党员应扮演的角色进行明确规定,形成角色期待。同时,它通过对党员正当利益的维护、组织荣誉的尊崇、困难中的相互扶持、行动中的同心同德等唤醒党员的角色意识,提升党员的组织归属感。而“一个人的身份在显著层级中的位置越高,越倾向于采用与角色期望一致的方式扮演角色行为”。在此基础上,它还发挥组织内优秀党员的榜样作用对普通党员行为产生示范,形成赶超先进的良好组织生态。
再次,组织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作用形成了组织环境,对党员形成感染和规约。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是人活动的基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组织内部党员的工作热情、思想态度、精神风貌等形成的组织气象以及长期形成的组织文化氛围等都会对党员的思想行为产生感染作用,“其程度足以使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他的个人利益”。组织是互动人群的集合体,组织环境形成的群体压力也会迫使党员在组织认同的范围内行事。
最后,为保障组织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组织会制定一定的制度,对党员进行约束和调控,最大程度实现党的意志的统一。就中国共产党来说,“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我们党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九十多年来,我们党栉风沐雨、历经坎坷,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组织严密是重要保证。”以民主集中制为代表的党的组织制度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营造出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从而保障党员思想始终处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
依托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党员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基层组织处于党的组织系统中最基础层级,是党的战斗堡垒。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一批怀有信仰的人,通过建立基层组织得以不断壮大的政党组织。建党后党更是坚持依托基层组织维系、保障和强化党员信仰。这也是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第一,依托严密的组织网络助推信仰。严密性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特点,它有助于集中全体党员的智慧和力量靠近并实现组织愿望和理想,避免单个党员因力量弱小或决策失误带来的信仰动摇和破灭。在党的历史上,建立了数量庞大、组织严密、功能强大的基层组织网络。建党伊始,党的组织系统仅包括中央和地方两级,1922年党的二大开始强调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到党的四大正式把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组织,强调“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应是以产业和机关为单位的支部组织” ,超出三人即可成立党支部。1927年6月党在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中进一步细化完善基层组织系统,规定“在多量党员产业生产部门中,可组织支分部,支分部亦可组织干事会,不能组织支分部之党员多的支部,得组织小组,支分部之下亦得组织小组”。特别是六大以后, 党要求各地党部做到“一切同志都有支部,一切工厂中都有支部 ,一切支部都有支部生活。”土地革命时期,通过三湾改编首次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它不仅保障党的意志深入普通党员之中,还尽可能地将先进分子吸纳整合进党的组织系统,这对于党依托组织坚定党员信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第二,通过集中的组织学习统一信仰。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集体学习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极易造成团结或紧张的氛围,成员只有接受群体的观念或规范才能为组织所接纳,从而将个体融入到集体之中,达到思想信仰层面的高度一致。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就是通过集中的组织学习达到党员信仰统一的成功范例。当时,“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整风过程中,中共以支部为单位组织成员学习整风文件,通过集中学习、相互交流的方式实现党的思想的统一。它不仅通过集体研读学习,还鼓励党员间展开辩论和批判、要求党员间相互借阅和批改学习笔记、召开大会鼓励党员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等,《解放日报》在1942年5月6日第二版专门刊发文章《怎样阅读整顿三风的文件?》,对怎样座谈、开讨论会等进行方法交流和指导。当时的支部党员刘廉民后来回忆通过整风学习,“我较为系统地接触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克服了不少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奠定了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坚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要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念”。
第三,凭借严格的组织纪律保障信仰。党的组织纪律是党员信仰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纪律,它不仅有合理的价值取向,而且有深厚的信仰和认同基础,它不仅仅是一些规章和条例,而且是一种信仰、一种忠诚、一种信念、一种制度”。一方面,党的组织纪律能够利用惩戒机制统一党员思想和行动。党的组织纪律要求党员要对组织保持信任和忠诚,在思想上与组织高度一致,否则会受到组织纪律的惩罚。例如,1936年胶东特委提出,在党内故意发表反党之言论者应立即开除;阴谋破坏党及危害同志者,一经发觉当施以最严之裁判;故意怠工或发生动摇之现象者,应更调或停止其工作。另一方面,党的组织纪律能够通过形成团结向上的组织氛围保障党员信仰。这是因为它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统一的铁的纪律,是同志式的、自觉的纪律而“不是用棍棒建立起来的,而是依靠工人和农民的觉悟、忠诚和自我牺牲精神建立起来的”。党的组织纪律的自觉特质决定它能够通过纪律教育为党员自觉接受,形成团结合作的氛围,为实现共同的信仰凝心聚力。
第四,依靠多样的组织生活涵化信仰。信仰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组织生活能够将党的要求融入日常生活中,是涵化党员信仰的重要维度。1922年,《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的组织生活进行规范,提出所有党员必须过党的组织生活。除了规定党员定期参加支部会议外,在组织生活形式上还凸显了以下几种:一是通过缴纳党费时刻保持党员意识。建党初期,就要求党员要缴纳党费,缴纳党费的过程也是提高党性的过程。假使一个党员每月很少的党费都不肯缴纳,其对党的信仰也就可想而知了。二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避免精神懈怠。精神懈怠是信仰动摇的重要原因之一,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组织生活形式,是医治精神懈怠的一剂良药。1937年,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中号召每个党员都要拿起这个武器。1945年,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更是形象地指出房子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不洗也会灰尘满面,我们的思想也应该经常打扫和洗涤,即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它能够通过暴露和查找思想问题、深挖思想根源,使党员时刻保持冷静清醒。三是借助党的仪式提升党员归属。仪式通过象征符号的运用和神圣空间的构建等,通过信仰生活的体验达到思想上的安定和思想归属。以入党宣誓为例,它是党员对党的庄严承诺。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以坚定党员信仰是当前党建的基本要求
从理论上讲,党的信仰系统与组织系统应是一致的,入党的党员应当是有信仰的,但由于种种复杂原因,两者有时分离的,即组织上入党但思想上没有入党。“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新时期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定党员信仰,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强化党的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政治上的坚定源于思想上的坚定,一些党员信仰缺失、理想动摇的很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筑牢理论根基。因此,基层组织应强化党员的理论学习,以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首先要明确学的内容。它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还包括党章党规、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重点领会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立场观点,切实通过理论学习强化信仰之修、补足精神之钙。其次要突出学的方法。由于集体是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因此集体学习应成为党组织理论学习的基本方式。它包括深度会谈和讨论,党员就所学理论展开深入细致的研读和分析,向基层组织内成员敞开真实想法和思想困惑,并充分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在集体学习和讨论中形成共同的思维和价值观。再次要精细学的方式。要结合基层组织实际和党员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理论学习方式。例如,对于农村、社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高校等多类型基层组织系统,以及农民党员、企业党员、干部党员、学生党员等不同身份的党员,应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做到精细化处理。
二是要严密党的组织生活,激发信仰之情。组织生活是指基层组织内部成员间围绕组织目标开展的共同的生活和活动,包括民主生活会、例会、思想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它对党员信仰建设非常重要,“实际上在组织生活中包含了大家共同的信仰生活,实现了信仰者之间的深度交流和沟通,并为大家提供了信仰生活的共同体验”。因此,要高度重视组织生活,通过组织生活激发党员信仰上的情感共鸣和身份归属。以党内仪式为例,它是以党员为特定对象的仪式活动,能够通过庄严肃穆的场域构建向党员宣示党组织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仪式活动的价值,强调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它包括入党宣誓仪式、党的重大节日和重要领袖人物诞辰纪念日、革命先烈纪念日、优秀党员表彰大会等。习近平曾专门就入党宣誓仪式作出强调,指出每名共产党员不论担任何种职务,从事何种工作,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要用入党誓词约束自己。入党誓词是自己对党的承诺,时刻谨记入党誓词,就意味着要时刻记得履行对党的承诺,坚定对党的忠诚和信仰。总之,借助这些仪式活动,党员的情感得到极大激发,“在仪式的环节和场景中,每个人都是作用和被作用者,极易相互感染、共同强化。很多平时不易调动的、埋藏于心灵深处的崇高情感在仪式中得以唤醒,如此,精神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受到启发。”
三是要严格组织规范与管理,规范信仰之行。坚定党员信仰需要以严格的组织规范和管理为基础。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其一,要将党的基层组织制度“立”起来。制度具有根本性和长期性,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坚定党员信仰必须首先以强有力的制度为保障。一方面,要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制度,在空间上要涵盖组织运行的各个领域,在时间上要遍及组织运行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基层组织制度,做到“制度一经形成,就要
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真正将基层组织制度“立”起来。其二,要把党的纪律“严”起来。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也是坚定党员信仰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都对党员行为作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应强化党员遵守纪律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其三,要将党员考核选拔标准“高”起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做好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向基层党组织倾斜,表彰的首要标准是“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这无疑会向党员传递积极的价值导向,即在基层组织内部党员考核评价中将信仰作为重要维度,以促进党员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作者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5JDSZK001)、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宣传协同创新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16年7月2日。
②《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责编/王坤娜 孙垚(见习)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