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可:传播精神价值的品牌才能走向世界
最早在我的头脑中产生品牌的概念是大学时代。当时在上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到,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出口国家,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立足于国际、被国际广泛认可的一流品牌。老师这句话对我的冲击非常大,中国有这么多的人口,中国人被认为非常聪明,但还不能创造出被世界认同的一流品牌。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我心中有很强烈的想法,要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去努力。大学毕业后,我从苏州到广州开始第一份工作,正是怀揣着这样的品牌梦想,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企业家,一起去建立中国原创的自主服装品牌。但是经过跟一些企业的合作,发现梦想的实现有很多困难,基本上所有企业,在市场运作良好的时候,都不愿再去创建一个新品牌、承担风险。
经历了几次失望以后,我很无奈地开始了创业,1996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服装设计师品牌“例外”。最初的想法是,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品牌,不是跟随西方和主流时尚的趋势,而是来源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品牌。2006年我离开了“例外”品牌,来到了珠海,创建生命中第二个品牌“无用”。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无用”的时候,都联想到老子《道德经》中的“无用乃大用”,其实它是来自于我十几年来在中国偏远山区关于中国民间手工艺的调研。我一直以来特别迷恋中国传统手工艺,每次下乡的时候经常采访很多的传统手工艺者。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消亡的速度非常迅速,每天都有老手工艺人离开这个世界,而他们带走的技艺如果没有传承,也就消失了。在我看来,这些手工艺可以说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传统的精神理念都包含在这些传统的手工技艺中,但是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它们是无用的呢?后来在注册品牌的时候,我想到的名字就是“无用”。要让时间来说话,看看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无用。经过八年的努力,2014年我在北京美术馆后街开辟了一个“无用生活空间”,创建第一个面向世界、面向中国的展示和销售原创手工产品的空间。“无用”的产品完全采用了传统的纯手工制作方式,没有能源的消耗和污染。“无用”希望传承和保护中国的传统手工艺,通过设计师的创新,让它们跟大家的生活接轨。一个品牌不仅要有好的产品和品质,最重要的是背后的精神价值和理念,传播精神价值的品牌才能走得更远,打动全世界的心。
黄光达:企业海外并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首先,企业投资的战略非常重要。要先理清楚到底海外并购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单一战略目标,而是需要考虑是否还有技术研发、资源产品管理经验的转移、供应链的整合、创造新的市场空间等战略目的。把这些战略目的认清以后,再来制定并购的战略,这样在寻找和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才不会分心。企业不能因为机会很多,有很多可能收购的对象,反而把最初的路线偏离了。所以一开始不要去找目标机构,而要理清企业将来的战略目的到底是什么。
其次,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主要风险。在并购前的尽职调查中,要充分了解收购标的的资产和负债,包括财务报表里的资产和负债,还有表外的负债,特别是通过金融衍生产品来构成的债务,这些产品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一定要仔细理清楚。除了资产和负债,还有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技术专利、重要的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这些资源也要充分了解。有一些国内的企业单靠自己本身进行尽职调查,但由于国际经验和信息有限,尽职调查并不充分,带来了风险。同时,企业还需要了解当地政府的政策以及当地的文化,例如当地的劳动政策,尽量避免公关危机。一般来说,外国政府对战略安全领域和高新科技领域比较敏感。
闫长明:中国品牌“走出去”要善于利用海归资源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一共大约有400万留学生,回国的大约200万人,还没回国的大约200万人,他们应该是中国品牌“走出去”的强大力量。以加拿大为例,1992年我去加拿大留学,拿到全额奖学金,当年拿到加拿大签证的有492人。而根据加拿大使馆的数据,2006年我国去加拿大留学的有三万五千人。今年我国一年出国留学人数接近50万,也就是说中国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已经有非常多的人才储备。
1999年,我帮助北京秀水街一家企业的老板参加加拿大商务交流活动的时候,他当时最大的苦恼就是改革开放已经很多年,我们从海外引入很多生产线,已经给国外的世界品牌加工生产很多的东西,包括服装、鞋帽、日用品,但是我们企业自己的产品却仍然只能出现在义乌、广交会和秀水街的摊位上。当时秀水街的老板说,我生产的这些产品能不能卖到北美去?我说那我们去加拿大吧。我们在加拿大参观了很多企业和市场,了解那里的经营模式,发现很多中国产品质量是好的,但是打着别人的牌子。因此,我们帮助秀水街的很多企业在加拿大落地,在加拿大成立公司,和那里的需求进行对接。中国企业在海外面临着巨大的商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过去几年中,中国的“走出去”从原来的背井离乡、从零开始,到现在很多的企业走向国际。中国的护照在海外越来越好用了,这给我们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对于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让企业老板再去读一门外国语言是很难的。企业家更应该去欧美同学会,因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依靠人才,企业家不是全才,不能掌握很多的语言,但是海归人才可以帮你去讲、去听,他们用鼻子帮你嗅出商机。欧美同学会帮助大量的海归回国创业,帮助大量中国企业在硅谷、纽约、温哥华、欧洲设立众创空间。中国人去海外要抱团,加拿大有26万中国留学生,美国有接近80万中国留学生,这些人都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强大资源。我们不是关起国门来论品牌,品牌一定是国际化的,要成为世界的品牌。现在中国有实力,但也要学会利用资源,帮助中国的品牌“走出去”。
贾迈勒·鲁阿纳:“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助力企业共赢发展
首先,我想引用非洲一句古话:“年轻人走得快,但是比不上老人熟悉道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阿尔及利亚和其他非洲国家最适合的发展方式,莫过于借鉴中国所走过的道路。阿尔及利亚每年进口大约600亿美元的商品,其中有大约100亿美元来自于中国,中国成为阿尔及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在付诸实践,中非合作是这个战略的重要环节,中阿产能合作必将使阿尔及利亚摆脱石油美元的困境,真正实现两国的共赢发展。同时中国制造、中国的经验必将在两国产业合作中大放异彩。未来由中小公司制造的产品在阿尔及利亚的缺口将达到300亿美元,如果中阿两国可以广泛建立合作公司,会有一大部分的进口产品可以被当地制造所替代。同时,在中国将会有一百亿美元用于对阿尔及利亚的投资。
在金融方面,中阿政府间签订了一定的信贷协议,中国企业在阿尔及利亚有技术、人力资源、土地和资源等。不幸的是,中国制造在海外经常留下廉价和低质的印象,一方面是消费者追求最低价格的商品,另一方面,中国产业结构决定了产品必须满足各个档次的需求,确保产业的正常运转。消费者在追求低价产品的同时,企业非常想知道如何去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如今中国制造也即将成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的品牌正走向非洲地区,所以人们对中国的印象也在慢慢地改变,越来越多质量非常好的中国产品正进入非洲市场。
刘煊苗: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首先来诠释一下我对品牌概念的理解。最近几年我在研究中国梦,说到底中国梦就是强国梦,强国梦的一大内涵就是品牌梦。德国八千多万人口,拥有全世界认同的2500多个世界级的品牌,而回顾中国,尤其是前一段时间,很多著名的本土品牌都被国际财团收购了,包括一些快消品和饮料,让人非常心痛。我们的民族品牌相对较少,现有的一些老品牌还在走下坡路。如果中国也拥有全世界认同的几千个世界级品牌,我们的民族就会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对于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第一个大的痛点是假冒伪劣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进入门槛很低,大家以价格来取胜,往往竞争到最后是价格竞争,而实体企业生产出来的任何产品都有成本,突破成本线以后,难免会出现假冒产品。第二个痛点,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崛起,大量线下实体店纷纷倒闭,景象可悲。去年我也考察过法国,他们的电子商务是按每年约15%的速度发展,有缓冲的过程;而我们往往是一哄而起,所以一大批线下实体店倒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产品“走出去”了,但是基本上是低端产品,品牌产品很少。我们国家的制造能力是具备的,最近几天上市的iphone7也是中国生产的,但生产的成本和销售的价格相差很多。所以品牌给企业带来的附加值太大了,中国企业要“走出去”,首先要打造自主品牌,提升附加值。
责编/张寒 美编/王梦雅(见习)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