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2)

核心提示: 在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不再局限于评论家运用经典的文艺理论对文艺作品、现象进行文本性的分析并通过媒介发表,随着互联网文艺形态的不断发展,文艺评论的概念得以扩展,评论主体发生转变、评论形式不断丰富、评论理论突破创新,互联网文艺评论的出现和兴盛将是文艺评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时代赋予文艺评论的重要机遇。

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的新特征

形式多媒体化、风格个性化

互联网的多媒体特性给文艺评论的形式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文艺评论不再拘泥于文本形式,而是融图文影音等形式于一体。随着“可视化”成为风潮,互联网文艺评论放弃了传统的长篇累牍,而以短小精悍的文字点评配图或视频为主要的评论方式,出现了连环画式“图文影评”、拼贴戏仿视频与镜头组接式评论、排行榜、打分式评论、弹幕、做客网站互动对话式评论等新形式。在表达风格上,互联网文艺评论沿袭互联网文化的气质,以简洁非规范的网络语言、源于动漫游戏的二次元与日韩欧美产生的融合文化、吐槽戏谑讽喻的草根话语为基础形成其评论的腔调。在互联网媒介上,传统文艺评论的义正辞严反而不如“段子手”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互联网文艺评论的主流,相较传统文艺评论而言更贴近时代、贴近作品、贴近生活。

互联网评论节奏“短频快”

互联网文艺评论突破了传统文艺评论的长文本性和发表的延时性,呈现出“短频快”的特征。短,即碎片化,网民乐意通过社交媒体发表自己对文艺作品简短的评价。这种评价虽然不能完全做到有理论、有深度、有权威,但是样本总量大,更能代表普遍的现实经验,这种在不同声音中形成的主流之声比少数人掌握话语权更加进步。频,即数量大,评论形式的简化和传播更加便捷使得评论数量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增。一部热门影片的评论能够在首映前后迅速形成话题并成为热搜,这不仅发挥了文艺评论提高关注和增进理解的功能,更为文艺评论商业化打下了基础。快,即即时性,互联网文艺评论尤其是针对新兴互联网文艺形式的评论已经基本实现了评论和创作的同步。一部每日更新小说的创作者会根据当日读者的评论而决定后续故事的走向,一场在线直播更是以弹幕评论的内容为创作的指导和要求,评论者的“鲜花和鸡蛋”已经成为指导创作、评价和提供报酬的重要指标。

平民意识超越精英意识

互联网的开放性赋予了普通公民更多的话语权,随着民间声音的不断放大,传统评论家的权威逐渐弱化,更多的意见领袖成为了互联网文艺评论的领军人物,而广大网民以群体的形式成为了互联网文艺评论的新主体。近年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发表文艺评论的“草根剧评人”影响逐步扩大,不仅聚集了大量的粉丝,而且其引导市场和价值变现的能力不断增强。在豆瓣、人人、天涯等网络社区上,网民群体形成了许多颇具影响力的贴吧、群,并在这些新媒体聚落中进行对文艺现象、作品、艺人的评论,其中尤其以粉丝群最具活力,这些粉丝甚至会为偶像“互掐”“骂架”。此外,互联网的经济模式以积累用户流量实现价值变现为主,这就使得用户的态度、意愿成为了核心,用户中心理念赋予了广大网民更大的评论影响力。由精英阶层发表的文艺评论曲高和寡,人民群众不接受这样的审美灌输,市场也不会注意;而由平民阶层对文艺现象直接发起的评论,作为真实的市场反馈不仅喜闻乐见,还能够获得市场的关注和认可。

资本成为影响文艺评论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艺评论通过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与资本融合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传统文艺评论与资本的互动仅是以文章换稿酬的简单模式,而在互联网用户经济的推动下,资本已经全方位融入文艺评论的生产和传播之中,并成为影响文艺评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首先,资本架空了精英阶层,人民群众的意见对市场的指导性和影响力已经占据上风,文艺评论的评判标准不再由精英制定;其次,资本打通了评论和营销,热搜、点击、排行等作为民间文艺评论规模和影响力的指标,对文艺作品的市场反应、文艺现象的发展走势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在商业活动的策划下,评论可以作为舆论热点助力营销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评论和市场结合的新模式;最后,资本促进了文艺评论市场的形成。当前的文艺评论工作中市场因素的影响显著,同市场良性互动的文艺评论形式风生水起,如影评、剧评不仅欣欣向荣而且有多重盈利方式,而没有找到有效和市场结合路径的则加速沉寂。资本在互联网文艺评论中发挥了推手的作用,激发了市场活力,创造了文艺评论的繁荣,虽然与之伴随而来的是一些资本操控市场、控制舆论的不良行为,但这也同样证明了资本的强大力量,在利用资本的力量时要善于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内涵   文艺   趋势   互联网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