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统筹发展 强化驱动 布局谋篇(2)

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思考与实践

核心提示: 老河口市紧紧围绕精致城市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始终坚持把地域特色、资源禀赋、人文底蕴等比较优势用足用活,绝不盲目追求简单的规模扩张,努力寻求物韵双华、品质提升、精致成城。坚持产城融合,以特色产业支撑城市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再生资源、现代商贸服务业等现代产业快速崛起,增强了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按照“一区六园”的思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形成了功能分区、设施完善、产业集聚的发展新格局,以能源建材、再生资源、生物科技、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做美城市、做强集镇、做好社区”的思路,着力构建以市区为龙头、以集镇为支撑、以新型社区为延伸的城镇体系,仙鹤、苏家河、青笠湾、神农等12个新型农村社区稳步推进,新增城镇人口2.18万人。

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高标准规划城镇、镇村、村村公交线路,建成五级客运站7个,城市公交站点86个,开通城乡客运线路33条,217个行政村实现了客车全覆盖,“村村通客车”被列为全省试点,城乡公交一体化等工作得到了省政府的肯定。

先行先试,改革创新

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投资5090万元,以北斗时空信息平台建设为契机,实施“智慧老河口”工程,初步形成了“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的良好局面。2015年,老河口市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确定为全国首个县级“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科学技术部列入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试点名单;今年5月,全省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老河口市成功召开。

大力推进“多规合一”试点。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引领,将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融合,完善了“多规合一、统分结合”的规划体系。编制完成了《老河口市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高标准制定了城市道路交通、排水、水系景观等专项规划,构建了一套自上而下的完整生态管控体系;编制完成了6个乡镇总体规划、全域村庄发展规划,成为全省首家全部完成乡镇总体规划的县级市。被确定为国家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单位、省级“多规合一”工作试点(县)市。

大力推进PPP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PPP领导小组及项目管理办公室,设立2000万元市级专项资金,入库项目27个,其中6个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今年6月,老河口市在中国PPP论坛上进行了典型发言,市经济开发区被省发改委列为PPP试点园区。

大力推进投融资改革。全面实施县域金融工程,推动政府性投融资平台转型,充分利用政策性贷款红利优势,分别在国开行融资5亿元、农发行融资13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在全省率先发行4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和8亿元建投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

大力推进“区镇合一”改革。实行开发区与李楼镇、赞阳新区与赞阳办事处、循环经济园与仙人渡镇、生态经济试验区与洪山嘴镇4个区镇的合一管理体制,按照“权责一致、能放即放”的原则,扩大园区管委会管理权限,释放园区发展潜能。

大力推进国有投资公司市场化改革。抢抓政策机遇,大胆改革创新,以市场化为取向,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着力培植和壮大市属国有投资公司。组建房投、绿投、交投、水投和产业投资公司,城投改制为城建集团,各投资公司均由城建集团控股而又相对独立运营,实现抱团发展,提升抗风险能力。配套实施国有企业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大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高效原则,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将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合并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林业局和园林局合并为林业园林局,经信局、科技局合并为科技与经济局。同时,在就业局的基础上整合各部门职能组建双创局,在智慧城市管理中心的基础上整合职能新组建智慧城市管理及信息化促进中心。

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出台《老河口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落实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和“一卡通”服务,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产业支撑,增强动力

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促进就业创业相结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能级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1:52.8:32.1,一批央企国企、上市公司扎堆落户(包括中国兵器集团、葛洲坝集团、中国能建集团、中建集团、中交集团、三峡集团;湖北能源集团、武商集团、中北集团、阿里巴巴、颐高、中农批、汉江集团、协鑫集团、人福药业集团、省交投公司等)。

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产城融合”理念,以新城区、新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拉大城市框架,做实产业发展平台。梨花大道、光化大道、乾德路等城市主干道竣工通车,五年拓展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达到3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覆盖面积达50平方公里。按照“一区六园”的思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形成了功能分区、设施完善、产业集聚的发展新格局,以能源建材、再生资源、生物科技、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初具雏形。再生资源产业园被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农产品加工园被授予“国家级农产品示范园区”称号。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驱动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