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的红军,可见服装各异
而这套红军军服的亮点就在于头上的红布五角星帽徽和两边领口的红布领章,红五星就不用多说了,红领章毛泽东则在曾演讲中专门说明那是代表了两面红旗。红五星和红领章使红军军服突出反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本质,在这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服文化,以红色五角星为标志的传统也一直沿袭下来,特别是建国后的65式军服“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三片红”几乎完全照搬了当年红军军服的特点。
毛泽东穿着65式军服在天安门城楼,这种“三片红”的军装和红军军服的特征一脉相承
最著名的就是八角帽
红军军服给人印象最深的就要属缀着红五星的八角帽了,特别是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拍下的毛泽东戴着红五星的八角帽后,更是名闻遐迩。
美国记者斯诺拍摄的那张毛泽东戴着八角帽的著名照片
但是八角帽的来历却有好几种说法,第一种是1929年3月,红军打下福建长汀制作第一套制式军服,就根据列宁曾经戴过的八角帽式样设计了红军的八角帽式军帽。
第二种说法是尹德明设计的。尹德明是湖南茶陵县人,在当地是手艺精湛的裁缝,人称“尹一剪”。1930年2月,当时的湘赣游击队司令员谭余保就要他为游击队设计标志性制服,尹德明受到当地八角楼的启发,裁出第一顶八角帽式样的红军帽。不过在这之前,就已经有八角帽出现了,所以由尹德明设计的说法显然不太靠谱。
第三种说法是赵品三设计的。1931年11月红军成立红军学校,校长刘伯承到任后,看到来自各部队的学员着装五便让花八门,队列很不整齐,就让学校俱乐部主任赵品三设计的校服。赵品三考虑到原来红军军服套头式样穿着不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于是改成开襟敞口。原来的八角帽帽型太大,不适合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型,由于八角帽已经深入人心,所以他就将帽型缩小,改变成小八角式样,这样更适合中国人的身材和脸型。校服制好后,很快引起了红军总部首长和其他部队的注意。于是中央苏区各部队纷纷效仿红军学校,都改为小八角帽。
还有一种说法,八角帽是冯玉祥赠送的。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失败下野,被迫出国考察。临行前他将本来给自己部队订做,已经做好的数十万套军服全部送给了红军,这套军服就是八角帽。虽然说冯玉祥的国民军确实也是八角帽,但当时国民党军对苏区封锁很严密,要把数十万套军服运到苏区可能性并不大。
列宁确实曾经戴过八角帽,冯玉祥的国民军也是八角帽,所以八角帽肯定不是红军首创,是借鉴或仿制的。而1929年红4军在长汀制作的八角帽是大八角帽,而1931年赵品三设计的八角帽,则是进行了改进,改为了小八角帽。这样后来中央红军都是小八角帽,红四方面军不知道中央红军对军帽进行了改近,还是大八角帽。所以长征中,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两支部队八角帽的不同大小就成了最显著的区别。于是,中央红军就叫红四方面军“大脑壳红军”,而红四方面军则叫中央红军“小脑壳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