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文化供给要让大众文化唱主角

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核心是提供优质的文化供给,其中有两个方向值得注意:一是大家经常谈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文化,在传播上还有局限,跟年轻人还有距离,如何改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二是更重要、对大家影响更大的优质大众文化产品,其对公众兴趣、社会潮流的左右能力,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和影响作用是非常强的。所以在经典文化之外,如何推动大众文化产品的持续升级,如何促进优质大众文化产品更好地传播,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第一,在观念上,需要对大众文化产品的特性,文化消费、文化供给的特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谈到文化供给,我们头脑中总以为应该多些经典文化产品,少些通俗作品。然而从全世界来看,实际上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的比例,还是以大众文化产品作为重心的。比如美国、韩国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其文化供给的优势恰恰来自于优质的大众文化产品。比如《太阳的后裔》受到热捧,实际上来自于主创方从消费端对受众心理充分而精准的把握。目前看来,文化供给侧改革的“补短板”,主要就是怎样去培育优质的大众文化产品。

第二,要重视对大众文化方面原创的培育,其中网络文学是很重要的方面。目前,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所谓超级IP,对电视剧、电影等下游产业链有很大影响。我国的网络文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原创方面已经在世界上具备优势。网络文学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互动频繁,通过需求侧的长期检验,出现了一批相对优质的作品,比如电视剧中的《花千骨》《琅琊榜》《芈月传》,电影中的《寻龙诀》等,这都是上游原创力的体现。然而,目前网络文学及其衍生产品虽然对年轻人影响很大,但主流社会对其还缺乏足够的认知,相关优秀作品还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肯定,这个问题值得关注。

第三,对于大众文化领域的新增长点和新生队伍,政府需要充分认识、加以扶持。目前,我们的文化部门还偏重于事业单位,在文化产业方面也偏重于传统框架,对新情况、新增长点不是很敏锐,这方面需要提升。推动文化供给侧改革,就要对文化领域新趋势新方向做更多调研,有更多认知和了解。当前在文化领域,很多传统企业或原来在文化产业链下游的企业,都开始进入上游、进入内容领域,把自己的未来押在文化创意领域的供给侧发展上。对此,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鼓励,比如税收上优惠等。因为只有上游的原创得到发展,下游才有潜力可挖。在作者队伍方面,我们的相关文化部门还习惯于跟传统的作者队伍打交道,对有成绩受欢迎的网络作家、80后、90后的新作家还不太了解和重视,应该多跟他们沟通,把他们整合到主流力量中来。对于在市场上经过考验的优秀作品,政府应该多加扶持,在政策导向上予以鼓励。在这方面,我们要去除盲点。

第四,在坚守意识形态和价值底线的基础上,文化管理应该更多弹性和柔性。文化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提供优质产品并非一朝一夕,因而“高峰”的出现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其间要充分重视市场选择的作用,对于文化消费,应更多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来管理,而不是仅仅作为观念来管理。对大众文化产品“格调”的认识不能理解太狭窄,对主题积极不能理解太简单。对政治上、伦理上无害的产品,管理上应该更宽松,不能要求太高,从而促进更多优质作品的涌现。

实际上,在文化市场上真正受到欢迎的产品,多数在意识形态上是无害的。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文化产品管理上要更多倾听公众的意见、主流的声音,避免用力过猛,引起社会的反弹和不良反响。对于文化领域的新增长点,管理部门应该从一开始就加以关注并扶持,要给予其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待其取得一定发展后,管理政策再慢慢跟上、加以规范,而不能从一开始就管死,对其发展造成打击和困扰。遇到问题应多跟企业或创作者沟通,管理手法要更加灵活,避免太过粗疏。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民论坛记者杨鹏峰采访整理)

责编/谭峰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妍卓]
标签: 文化   大众   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