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所在。从宏观上看,短板无所不在,不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有短板,而且各个地方也有各自的短板,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短板也同样存在。从微观上看,各地短板的种类和长短具有相对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的全面进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将主要依靠增进公平激发全体人民的创新活力,形成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新旧动力转换的经济发展新阶段,补短板的核心或关键是补公平的短板,增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并为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最突出、具有普遍性的短板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脱贫短板。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人人同样的小康,但如果现有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人信服。所以,习近平同志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看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最突出的短板。二是民生短板。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不同群体民生保障方面。三是生态短板。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块突出短板。我们要尽力补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缺陷,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问题。“十三五”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风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从经济风险防控来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化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容易引发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部分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超出财力,政府债务负担过重,财政和金融风险不断积累。二是金融风险。近年来,我国宏观债务水平持续上升,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逐步显现,处置“僵尸企业”的融资风险,高杠杆下的汇市、股市、债市、楼市风险上升,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增大。三是产业风险。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吸引本国制造业回流,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大力吸引低端产业和订单转移,我国产业面临提升竞争力和避免空心化的双重挑战。四是国际贸易风险。西方国家等强化贸易保护主义,除反倾销、反补贴等传统手段之外,在市场准入环节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劳工标准、绿色壁垒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针对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如何评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水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遵循“六个坚持”原则。“六个坚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种评价方法。第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二,坚持科学发展,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第三,坚持深化改革,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就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第五,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就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既立足国内,充分运用我国资源、市场、制度等优势,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第六,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