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2)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担负起一系列重大历史使命,应确定其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治国理政承载着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使命:承担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肩负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新的伟大工程;致力于建构一种新的伟大文明。

四是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是在“三个伟大”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框架中思考全面从严治党的,开辟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种全新思路,目的是使党自身真正硬起来,能担负起所担当的重大使命。其中,“三个伟大”实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和“从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建设上的重大创新。在“三个伟大”实践框架中思考党的建设,就是要使党真正成为实现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斗争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治党,就是要使党成为治国理政坚强的领导主体;在“全面”中治党,就要使党的建设达到科学化水平,真正能站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在“从严”中治党,就是使党自身硬起来从而能把“铁”真正打好,能应对各种困难、挑战、考验和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打铁还需自身硬”,第一次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了“党自身硬”的问题,丰富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

五是致力于建构一种新的伟大文明。当今世界无论多么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归根结底,各个国家都要处理党政力量、市场力量和民众力量之间的关系。相对而言,美国主要是以市场或资本力量为主导的资本文明,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意识形态及其话语体系大都与这种文明相关,比如美国强调的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以及金钱政治等。当今欧洲一些国家也注重资本的力量,但更加注重以社会力量为主导来建构社团文明或社群文明,比如其所强调的社群主义、公民社会等话语体系,大都与此有关。

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利用市场力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真正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仅如此,要真正解决好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稳定问题,既要在政治方面注重党政主导力量,发挥党政集中资源和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要在经济方面发挥市场力量,激发市场创新活力,还要在社会方面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注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道路的哲学精髓就是:积极使党政主导力量、市场支撑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协举并形成合力。人民主体力量体现着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党政主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表达和主体表达,市场力量是“中国特色”的经济表达。只有协举并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才能真正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对优势和影响力。这一哲学精髓,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道路的本质内涵与核心要义,揭示了中国创造发展奇迹且逐渐拥有国际话语权的根本奥秘,确证了在当今世界上,基于这一哲学精髓,我国正在建构一种新型的中国话语体系和新型文明。

1978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与这三种力量的正确发挥及其一定程度上的协举并形成合力有关。党政主导力量,使我国集中资源和力量办成了许多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大事”,大力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显示出我们的最大优势。市场支撑力量,把民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人民主体力量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城市、农村及各行各业的具体建设者。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由此,把党政主导力量、市场支撑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有机统一起来,充分显示了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和世界意义。党政主导力量、市场支撑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协举并形成合力,是中国成为强国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三大根本支柱,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并拥有国际话语权的三大根本支柱,是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并形成一种新型文明的基石、核心。这种话语体系及其新型文明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具有竞争力,具有魅力,也是我们充满自信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是自然形成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是自然形成的,有其历史依据、实践根基和理论基础,是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承担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肩负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正在带领新一届党中央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新的“伟大工程”,致力于建构一种新的“伟大文明”,而且在这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五个伟大”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核心作用,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历史贡献。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在经受“四大考验”和克服“四种危险”中也卓有成效。有为必有位。这是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核心地位的实践根基或业绩基础。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具有敢于担当的气概与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格局基本形成,也使我国社会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这其中,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敢于担当的气概与经验和智慧:一是“问题意识、目标导向、刚性执行”;二是“破解难题、建构秩序、唱响中国”;三是“发挥比较优势、补齐发展短板、打牢发展支点”;四是“哲学思维、顶层设计、凝聚力量”;五是坚持“党政主导、市场支撑、人民主体”;六是“把控方向、战略定力、充满自信”。这是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核心地位的人格基础。

再次,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显示出一种大国领袖的伟人风范和亲民情怀。比如直面难题的勇者担当,改革清障的问题倒逼,哲学智慧的顶层设计,抓铁有痕的刚性执行,梦想引领的力量凝聚,严以修身的主体锻造,充满自信的战略定力,以民为本的责任担当。这是确立其在全党核心地位的群众基础。

最后,中国共产党本质上就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央委员会,特别是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对全党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几次重要讲话中也突出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个核心领导层,要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人民满意的中央领导集体中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党的核心,也有其政治基础。

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也正如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所指出的: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郑重选择。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肖晗题]
标签: 习近平   治国   使命   地位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