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国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城市发展转型中的文化建设

核心提示: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为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既是城市发展转型的实现方式,也是城市发展转型的目标之一。城市发展转型中的文化建设,应该明确转型中的坚守与突破,使文化载体真正成为文化精神的触发器,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各层次文化需求,鼓励社区治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建设创意城市,真正实现转变城市的发展方式。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经济发展走向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发展转型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实现载体,既是发展转型的方向又是发展转型的对象。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举世瞩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城市化率从1949年的10.64%到2011年的51.27%,完成了大半的农村人口转移,从人口的角度来说,我国已经进入“城市社会”。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随之而生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也最为复杂。随着城市化建设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下发展动力衰退、单一经济结构的城市转型困难、城市不断扩张带来的“大城市病”以及传统型城镇化后新增的城市问题不断涌现。

城市发展转型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对此党和国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提高政府、社会、市民参与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对于城市化建设,西方的发展经验和理论可以概括出三个维度:一是传统城市社会学的“人口论”;二是新城市社会学的“政治经济论”;三是人本主义城市社会学的“文化艺术论”。 [1]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已经完成了城市化建设的人口要求,而适应新发展环境下的城市治理理念和文化建设还有待提升。从市民对城市建设的需求看,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对城市的情感、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对文化消费也产生了更多的需求。文化作为贯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除了其自身具有的文化娱乐功能、经济属性,更重要的是文化本身可以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通过与历史的、民族的、地域的不同文化相融合、创意与生活相碰撞,重塑城市的文化内涵,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创新城市的发展理念。

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转型的关系

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组成

城市发展转型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涉及城市治理、城市规划、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方方面面的转型,文化作为城市生态的一部分,自然也是转型的一个方面。城市文化的转型发展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文化硬件层面,如文化园区、文化地标的建设、文化遗产的开发、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配给,这些硬件作为衡量城市文化建设情况的基础指标,需要通过数量和质量的转型发展来提升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面;二是文化软件层面,如文化活动、文化习俗,它们不仅是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更能借此反映一个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风貌,因此,文化软件的转型是对城市文化有意识的再塑。

越是发展转型的时期越要重视文化建设。发展转型时期,城市文化面临着新旧、城乡、中外等不同文化的冲击,城市居民的精神信仰和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地变革。文化作为精神文明的体现,在社会和个体层面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具有规范市民行为、服务市民生活的作用;在历史和世界的层面是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思想归依和凝聚力的所向,是历史到现世的演化,是人文地理乡土人情的综合体现。所以文化建设对于城市发展转型来说不仅是一把社会规范的戒尺,更是一张世界城市交流的名片。加强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精神文化风貌,强化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突出城市的独特文化特性。转型时期的城市文化是由每一个市民到整体城市共同塑造的。

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转型的实现方式

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依靠资源、工业化拉动的经济已经动力不足,随着既有资源的减少和制造业的衰微,边际效率递减,这时就需要科技文化作为引擎来给城市发展增加新的动力。将文化、科技、历史等软性资源有机地融合并运用于城市建设之中,将会碰撞出巨大的产业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个价值的增长方式不是手工时代的线性增长方式,也不是资本的杠杆增长方式,而将是互联网时代的几何式增长方式。文化作为一个动因,应当从思想上颠覆传统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局限,将智慧城市、创意城市这样的技术和理念置于城市发展规划中,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推动城市向更先进的发展方式转型。

文化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内驱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文化本身的作用力推动城市发展转型。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国或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取决于该国或该城市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而知识、人才也是构建城市文化的重要要素,所以加强文化的重视和培养将促进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文化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产业形式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支撑。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轻资产、低污染、高效率、高附加值的特点成为解决城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经济效率低、附加值低等的问题的理想转型方式。因此近年来,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等一系列号召和部署下,各地纷纷将文化产业纳入经济发展的重点。如《印象•刘三姐》这样的实景演出,不仅挖掘了城市的文化资源、增加了文化消费,还带动了旅游及周边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永续性的经济价值。

文化建设是城市发展转型的目标

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同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理念是相一致的。未来城市将不再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钢筋水泥来丈量城市的发展水平,而会更加注重城市的人文内涵。城市建设不仅是一个政府或部门的责任,而且是全体城市参与者的责任;文化也不仅是个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更是创造和生产的方式。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创新、创造文化,再将个体文化创意交汇碰撞,从而构建整个城市的文化创意风貌,城市也因此成为一个复杂的集体文化产物,是全体城市参与者的集体记忆,最终形成自上而下从整体到个体的全面的文化社会。

城市社会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而文化是协调城市管理的润滑油。美国学者芒福德提出,“城市是一个文化容器,那种巨大浩瀚,那种对历史和珍品的保持力,是大城市的最大价值之一”。城市容纳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在交融和碰撞中化冲突于无形使社会更加和谐,不同的文化在城市里融合发展构成新的城市文化,包括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新文化的创造,共同推动城市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城市向文化城市的目标发展转型。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城市发展   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