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理论研究中心在认真梳理我国各地以“党建+”为引领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基础上,选取全国6个典型案例进行总结,以期为其他地区更好地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参考和借鉴。
辽宁阜新:“党建+合作社”模式
背景:隶属辽宁省阜新市的彰武县地处辽宁省西北部,是辽宁省1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此前统计的贫困人口有34816人。彰武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干”字精神为指引,咬定目标不动摇、苦干实干不松劲、不达目的不罢休,充满激情、用足真劲,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全力打赢彰武县3年完成脱贫任务的攻坚战。
举措:彰武县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瞄准全县3.4万贫困人口亟待脱贫的难题,立足农业大县的实际,把扶贫开发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融合,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攻坚新模式。开展“合作社里党旗红”活动,把支部建在合作社,以党支部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将有脱贫能力、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吸纳其中,通过资源整合、资产收入帮扶等形式,采取一帮十、十帮百的“滚雪球”方式,带动他们致富。
第一,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成员为贫困户担保贷款、组织贫困户学习技术,不仅让村里的贫困户脱了贫,还辐射带动周边村屯的农户共同致富。村党支部针对全村20余户失去劳动能力的残困户和病困户,建立了残疾人就业养羊基地,为每户无偿提供5只小尾寒羊,帮他们脱贫致富。
第二,成立合作社,如西六家子乡四家子村党支部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把15户贫困户的7.3公顷土地流转或入股到村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吃红利的办法,让他们享受合作社带来的好处。
第三,“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瞧干部”,彰武县着力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先替困难群众趟出一条致富路。五峰镇乱山子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20%是贫困人口。村党支部书记自筹资金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先干起来,第一年发展16.1公顷棚栽葡萄和蔬菜。葡萄上市后,暖棚和冷棚的收入与利润都相当可观,村民看到了甜头,纷纷要跟着一起干,实现了脱贫致富。
成效:彰武县抓党建促进扶贫,抓党建保障扶贫,扶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形成了同频共振、良性互动的局面。首先,彰武县建立的“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攻坚新模式,让党支部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巩固,让党员成了群众致富的主心骨,既是“两学一做”的具体实践,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武器。其次,彰武全县有158名村书记带头发展现代农业,在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中打造了红干椒、树莓、有机杂粮、山药等一批高效农作物,让贫困户们找到了新的致富路。最后,目前彰武全县184个村党支部有40%成立了村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有3家合作社党组织还荣获“省级党建示范社”,11510名贫困群众受益于“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摆脱了贫困。
河北承德:“党建+帮带”模式
背景:隆化县地处河北承德中部,此前统计,全县有贫困村152个,贫困人口8.35万人。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看党员干部,隆化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以“脱贫党旗红”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的新模式,力争让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举措:第一,建强支部战斗堡垒,为精准脱贫夯实基础保障;隆化县着力抓好村班子建设,特别是贫困村和后进村的班子建设,通过调整班子结构、加强业务培训、普及政策扶持等措施,提高领导班子领富带富能力;全面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台账。
第二,创新服务帮带模式,为精准脱贫注入动力源泉。隆化县注重搭建促进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积极推广党员干部“1+1”、帮扶干部“5+1”、党员“1+10”等联户帮带机制,重点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方面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挥好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帮扶贫困户的“传帮带”作用。
第三,发挥党员示范作用,为精准脱贫找到良方妙计。以“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提高贫困户造血能力”为重点,结合各村实际,确定不同的扶贫路子;鼓励引导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扩大产业范围。
成效:首先,隆化从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大学生村官和复退军人中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00余名,择优选派150名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为贫困村早日脱贫“把脉开方”。其次,隆化全县已有3400余名党员与26106户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累计为村帮办实事400余件,谋划产业项目56个。再次,隆化荒地乡茅吉口村支部书记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现有的木耳种植为依托,扩种木耳基地50亩,新栽植金莲花20亩,新建养兔基地一处,为群众做好示范带头作用。最后,隆化积极推介“智力扶贫”,依托科技示范户培训、新型职业农品培育等项目,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增强致富技能。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0余班次,培训贫困农民1200余人。
甘肃平凉:“党建+社会中介”模式
背景:隶属甘肃省平凉市的庄浪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是甘肃全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此前统计,全县有110个贫困村,27281个贫苦户,112436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1.35%,主要分布在关山高寒阴湿山区、西北部干旱山区、中南部浅山区三大片区。庄浪县创新“1+X+1”为抓手的支部领路、服务对路、铺就富路工作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创办产业协会、领办企业,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使党组织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变为企业和农户的发展优势,既增加了企业和农户的收入,又提升了村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实现了扶贫攻坚和党建工作的互动双赢。
举措:第一,“支部+协会+贫困户”产业为民。村党支部牵头把党员骨干、专业大户组织起来成立产业协会,带领群众发展苹果、洋芋、蔬菜、畜牧等特色产业。对优秀产业协会采取政府贴息贷款的方式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大大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建立产业协会党员联系帮扶贫困户机制,凡入协会党员干部,每人联系3-5户贫困户、挂包1-2片“责任田”,发挥示范作用。
第二,“支部+企业+贫困户”引资富民。村党支部采取土地流转服务、政策信息服务、市场带动服务、品牌合作服务等多种手段,积极依托本村产业发展优势,主动招商引资,将一些与本村产业发展关系紧密的外地或本地企业引进入驻本村,发展龙头企业,引导群众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同时还吸纳困难群众就地打工增加收入。
第三,“支部+便民点+贫困户”服务便民。村党支部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便民金融中心、农资超市、农家书屋、计生服务室等,实现了涉农资金可在便民金融服务网点直接兑现,群众急需的农业用具、农药、化肥等可在农资超市购买或赊销,群众反映要办的证件或其他事情,由大学生村官或驻村干部轮班和代办,方便了群众办事,真正实现了“群众动嘴,党员干部跑腿”的效果。
成效:一是庄浪县47家以村党支部为主导的产业协会,带动农户1.2万户,辐射带动困难群众3.6万人。二是目前庄浪全县由村党支部参与引进企业35户,吸纳劳动力就业1200多人,创劳务收入1500多万元。三是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和代办点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一个窗口、一处审批、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服务模式,全面推行乡镇干部驻村、村干部坐班值班和民事代办制度,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为群众代办事项10多万件,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