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实政治运转中,对抗式民主造成许多相互否决的现象,在国际关系中,还出现外交承诺的随意性,成为全球有效治理的国内制度障碍。这种现象人们目睹了很多,也是这些年来西式民主受到越来越多批评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民主政治 意识形态 西式民主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民主既是一个政治话题,也是一个学术话题。世界上很多国家政界和学界都在使用“民主”这个概念,但是对民主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思维推理上说,一旦人们共用了一个含义差别很大的概念以后,在关于这个概念及其衍生含义的认识问题上是最容易产生混乱的。近年来,西式民主出现很大的问题,从一度的攻势转为颓势。为此,很有必要从思维、逻辑、实践上把民主问题说清楚,回到中国立场来谈民主,形成中国学术在民主话题上的自信。
民主问题上思维误区
笃信西式民主的人认为民主没有东西南北之别,只有民主和非民主之分
当 A≠A≠A≠A的时候,我们说这是同名异义现象,当A=B=C=D时,我们说这是同义异名现象。人的认识系统最忌讳使用同名异义的词汇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歧义,不知所云。我国很多地名,在古今名称并没有变化,但是其辖属的范围却有大小,因而不可同日而语,由此机械地、不变地用来定位和导航,必然出现很大的问题。在思维上,如果我们用同名异义的词来进行思维导航,同样也会出现认知混乱。这就是社会科学中广泛存在的“共名”困惑。每一个从事社会科学学习和研究的人员,必须要有这个学术心理准备,如果不认识到这个问题,往往身陷茫茫大海而不知何往。
为了便于认识民主问题,中国的学术解决方案是在民主前面加个限定词,从而便于讨论,因此就有美国式民主、美国特色民主、西式民主、中国式民主、中国特色民主这样的说法。这种学术表达至少有三个优点,一是表明美国和西方讲的民主不具有普遍的含义,二是有了限定词以后便于人们识别实践中的民主形态,三是中国尊重别国基于国情和历史选择的民主制度。
然而,这种学术表达会让笃信西式民主的人感觉不舒服,因为一些人可能认为民主没有东西南北之别,只有民主和非民主之分。这种认识实际上又从共名的困惑掉到二元对立思维陷阱中,在学术探索中,先验地把一个东西或符号作为唯一真,同时把所有与其不同的东西或符号假设为所有假,这既是唯灵论、唯心主义的,也是违背独立自由探索的学术精神的,不利于学术研究的进步。至于在观念上把西式民主作为唯一、普遍的教义,这已经不是学术探讨的范畴了,因为人们很难同将某种观念神学化的一方进行正常的学术对话的。因而,在关于民主话题的国际学术交流中,检验对方究竟是从宣传/教义还是学术层面讨论民主,可以通过其对“美国特色的民主”、“西式民主”这样的词汇是否敏感进行判断。在同那些搞“民主输出”的人交流中,当你频繁地使用“美国特色的民主”、“西式民主”这些词汇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到对方满脸的不悦。
反过来,也有人可能说“中国特色民主”、“中国式民主”只有特殊性没有普遍性,因而不能算人类政治文明的一部分。这种思维又从共名的困惑、二元对立思维掉到一元论陷阱中。人们对世界政治中多样道路和制度认识得愈多,就愈加理解强求一致可能对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危害性,中国对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解决方案的贡献不在于像西方过去那样输出自己的制度,而在于治国理政交流互鉴中实现不同制度的和谐共生,这可能恰恰是不同制度的共处之道。如果中国也像个别西方国家那样将自己的东西打扮成普世的并予以推广,今日这些国家在世界上面临的问题,也必将是中国未来的问题。就此来说,在制度问题上保持谦虚的多元观,比一元观更有利于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关于民主的复数、多元表达,毋宁是一种谦逊的、值得倡导的一种学术解决方案。
民主的标杆
在西式民主的对外宣传和学术研究中,常常将多党竞争视为是否民主的一个标准,其他国家政治发展只有向这个标准看齐才能视为民主化了
我们很容易从共名、二元对立、一元论等思维陷阱中揭示民主问题上的认识困惑,然而即便人们明了这个道理,思维惯性还是会使有些人自觉不自觉地存在向西式民主标准的看齐和靠拢意识。在西式民主苦心对外宣传和推广中,其从学术上确立了关于所谓民主的一些普遍标准,以致人们脑海中一出现“民主”这个概念的时候,下意识地存在向这些标准的学术看齐意识。对此,应该如何从这个误区中走出来呢?
批判是学术进步的动力,丧失批判的学术必然没有活力。人们沉湎于现代西方民主学说所确立的一些标准上,然而人们似乎缺少必要的批判和怀疑精神,不敢去作质疑。比如说,这些标准不代表民主的真谛,甚至没有勇气勇敢地发问:“这些标准根本不是民主的标准!”这个时候,所谓西式民主的那些标杆必然在人们的思想自觉和思想解放进程中走向衰微。 我们用一个现实生活中人们直观感受比较普遍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在西式民主的对外宣传和学术研究中,常常将多党竞争视为是否民主的一个标准,其他国家政治发展只有向这个标准看齐才能视为民主化了。从学术规范角度来说,批评别人基于历史和国情选择的政治制度是不妥当的,不啻是对别人制度的一种冒犯,但这不妨碍人们从学理角度讨论问题,比如,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多党竞争形成的对抗式民主不符合民主和国家治理的常识。民主的本义是人民民主,是形成在国家治理中用于团结各方面力量、有序调动和激发各个阶层和群体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一套制度体系,人民广泛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并不必然通过各派对立的方式实现国家有效治理。
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多党制的出现满足了当时贵族、地主、新兴工商阶层等分割政治权力的需要,通过代议制和多党制的魔术效应,将人民的意愿人为分流到不同党派下,从而制造了民主的假象,这个时候,人民民主的整体性被现实政治设计中的对抗分裂制度巧妙地替代了。在现实政治运转中,对抗式民主造成许多相互否决的现象,在国际关系中,还出现外交承诺的随意性,成为有效全球治理的国内制度障碍。这种现象人们目睹了很多,也是这些年来西式民主受到越来越多人批评的原因之一。类似这些问题,在一个广泛代表人民权益政党领导的民主国家,不太容易出现。这并不是说后者的民主政治就不会出现问题,然而出现的问题并不必然需要去借助移植竞争性多党制来解决,后者在自己的民主标准下创造性地发展出协商民主这样新的形态,保护、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这句话引申开来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在民主制度建设问题上,关键是如何巩固和发展好适合自己的制度,而不是盲目追赶一个彼岸世界的制度。一个穿四十二号码鞋的人,没有必要抱着追赶意识,一定要去穿四十四号码的鞋,他只有穿适合自己的鞋才能行走舒适和方便。西式民主对外宣传中制造出一个不是标准的民主观念,假如人们抛弃了这个追赶幻想,形成向自己民主政治标杆的看齐意识,回到立足本国历史和国情,脚踏实地地思考自身制度建设,其在民主政治的创造性方面才能取得受人尊重的成果。
从学术发展趋势上看,西方学界在反思自身民主问题过程中出现两个方向,一是建设性方向,也就是怎样改革和完善自己特色的民主制度体系;二是否定性方向,也就是否定民主的意义。后一种怕民主、反民主、否定民主的动向尤其值得关注。“民主”这个词在西方政治学早期本来并不是一个好词,在其后来近千年的历史中也不是一个关键词,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短期被改造成一个好词,后来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专有词,在冷战时期同社会主义的竞争中苦心改造又夺回了这个词,而在当今西式民主颓势中,其很可能抛弃这个词。后一种动向是观察一些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和学术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口子。因为在英语学术界已经出现一个新动向,认为“民主”不是美国的政治价值,“共和”才是美国的政治价值。对此我们要有必要的理论洞察力和鉴别力,绝不能再跟着美国学术议程东施效颦、亦步亦趋了。
民主的学术表达
20世纪以来西方意识形态生产的重点之一,是将西式民主打造成一个普遍性的概念,为此,几代学者齐心协力,将其意识形态宣传和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统合在一起
民主既是政治问题也是学术问题,民主是一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同时也是一套学术话语体系,两者不应是对立冲突的,而是相互补充的。人们容易把政治和学术对立起来,实际上两者在政治世界中很难分开。这个问题看不清楚,往往很容易把西式民主对外推广中的宣传内容误以为是学术(例如福山的民主理论),失去必要的学术鉴别能力;如果看明白了,对于西式民主汗牛充栋的著作可以化繁为简,不必要字句珠玑般研读。
20世纪以来西方意识形态生产的重点之一,是将西式民主打造成一个普遍性的概念,为此,可谓几代学者齐心协力,将精力投入到这个文化生产活动中,从而大致完成其意识形态和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相结合的思想统一过程。美国特色的政治学话语体系、学术体系是伴随这个过程形成的。就民主学说而言,简单地说,这个过程是通过传统和正统的塑造完成的。第一,民主的传统,古代在希腊,近代在资产阶级革命的经典作家作品中,当代则在英美。第二,民主的正统,则是通过前面所说的通过将西式民主的特点树立为民主的普遍标准来完成的。几乎大部分西方民主学说书都是按照这个套路来写的。
受此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史也接受了这套表述,从而导致走独立自主的政治发展道路与接受西式民主学术话语表述之间的焦虑问题。人们陷在西式民主学术话语表达的局限之中,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认识和思想障碍。一些国家在接受这套历史叙事后,其本国各个阶段历史书写的衔接出现很大的对立和冲突。以西式民主学说中的民主化叙事来看,人们一般不加鉴别地接受亨廷顿所谓的民主化分期说,然而这个叙事的铺开是以西式民主为标杆展开的,其中看不到社会主义民主运动、非殖民化追求民主建国运动这些潮流在世界历史中的进步意义,所谓民主化,准确地说是民主西方化。就此而言,亨廷顿关于民主化的著作更多地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完全是学术。那些独立自主地走自己政治道路的国家,其政治史如果简单参照这个标准来书写,自然出现很大困惑和焦虑。
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中国共产党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完善民主。这套价值体系同样需要与哲学社会科学关于民主的学术表达契合在一起。因此,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关于民主的学术表达,实际上也面临着传统和正统的确立问题。所谓传统的接续,来自中国传统治国理政中“民”的思想,来自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来自中国共产党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制度设计和民主政治实践,这是一个源流问题;所谓正统的确立,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标准下理解和思考自身民主建设的内容和发展方向。这个进程的完成也就是中国特色政治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科体系的构建过程。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西式民主怎么了》,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年。
②赵忆宁:《探访美国政党政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责编/周素丽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