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国传统生态观的现代价值

核心提示: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光要靠科学技术解决,更要靠良好的生态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传统生态观中汲取优秀观念与精神运用到现代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中,用科学并且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观念指导生态建设,能够为中国快速崛起的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摘要】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光要靠科学技术解决,更要靠良好的生态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传统生态观中汲取优秀观念与精神运用到现代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中,用科学并且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观念指导生态建设,能够为中国快速崛起的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关键词】传统生态观    现代价值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历史实践形成了系统多样的中国传统生态观。中国传统生态观是优秀且极具借鉴意义的优秀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下,中国传统生态观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价值,因此认真分析中国传统生态观的深刻内涵,能让优秀传统文化为我所用,为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助力。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人与自然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讲求“天人合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著作《周易》中就讲求尊重自然规律,开创生态和谐观念的先河。人类来自于自然,是自然赋予了生存之物,死后自然还要回归自然,因此自然与人之间存在辩证关系,这点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也不谋而合。《老子》中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万物都随着自然规则运行,承认了大自然拥有较高地位并且不可或缺。如此多优秀传统文化著作中都认为人与自然应当是和谐相处的关系,这种生态观能够促使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俭朴消费,反对浪费与过分物欲。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提倡“节欲”观念,优秀传统文化著作《老子》提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优秀命题,强调应该懂得适可而止、知足的观念,这种节约的生活观念有很多人都在奉行。

中国传统文化还提倡尊重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观念,我国传统生态观中也提到这一点,认为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够有资格接受大自然的友好馈赠,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美好生活。自然规律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天道”,大自然是有规律的,并且自然规律不能强行改变,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不谋而合,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防止违背自然规律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中国传统生态观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生态观内容广博多样,在其中摘取优秀部分并运用到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中能够发挥其巨大现代价值,这些现代价值有思想上的也有实践上的。

首先,传统生态观与现代生态文明观有相通之处。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儒家、道家等这些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都蕴含着优秀生态理念,是符合中国目前环境的优秀思想。现代生态文明观同样提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观念,这些观念在中国传统生态观中都有所体现,同时传统生态观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理论和方法论上都有契合之处。因此可以说中国传统生态观指导现代生态文明建设走向,有利于优秀生态观的树立,现代生态文明观念不断从传统文化中吸收优秀文化,既能够不断完善健全现代生态观,也能够让传统生态文明观绽放新的光芒。

其次,传统生态观是指导生态建设的方法论。中国优秀传统智慧和现代生态观一同为生态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导,帮助我国合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传统生态观不仅能够指导人们节约自然资源,倡导节俭生活,还能够提醒人们尊重自然规律。

最后,目前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优秀生态观。之前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背后存在着许多环境问题,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原本在经济发展下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中央很多文件都指示要注重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因此迫切需要优秀生态观念来进行指导。只有优秀生态文明观念才能够有效保证中国的现代建设少走弯路和岔路,优秀传统生态观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切入口。

发挥传统生态观的现代价值

第一,将传统生态观融入到政府政策中去。目前国家文件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生态文明建设,自从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划入国家战略,十八大单独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不断创新并且不断践行提出的生态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布局中。生态文明从一个倡导性的词语上升到国家民生大计方面,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步骤。

生态文明建设日趋原则化、制度化。十八大提出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倡导人民节约资源,保护社会环境,对企业和工厂也加强管制,针对那些对生态环境有消极影响的生产行为进行制约。各地政绩评价体系也开始转型,不再追求经济数字的高增长,而是转变为全面评价政绩,把当地环境指数和生态效益纳入考核体系中去,这种评价体系更全面也更科学,有利于经济绿色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制度化,有了科学的评估体系和实时监督,能够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施行效率。

第二,社会组织和机构宣扬传统生态观。传统生态观的传播方式大部分是依靠个人影响和书籍传播,传播方法、渠道和影响力都有限。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组织力量不断壮大,现代社会能够传播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发挥传统生态观的现代价值也越来越方便。社会组织和机构广泛传播传统生态观。目前有很多传播传统文化的社会组织机构,专注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能够吸引很多成员来学习并且实践传统价值观。同时这些机构在各地举办兴趣活动或者宣讲活动也能够有效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将优秀传统生态观念带入人民的生活中去,为更多人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保护理念,有利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政府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将正确的价值观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去,社会组织也可以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例如合法张贴海报、印刷文化宣传手册、建立网站等手段,在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广度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这些手段能够让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大大增加,体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第三,优秀观念的养成从教育开始。教育对于国家文化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抓好教育能够保证国家人才质量和科技创新质量,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必须将教育体系作为重点切入口。从小学、初中、高中以及高等教育体系入手,在课程设置时有系统地插入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学校积极举办有关传统文化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去,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不再模糊不清,而是能够认真理解传统生态观念的深刻含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都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改善我国教育理论偏西方化的缺点,让优秀生态价值观念的现代价值不断凸显,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助力器。

第四,社会公民身体力行,践行传统生态观念。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民众对生态观念的改变是一个浩大工程,但是只要公民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并进行实践,整个生态建设过程就将会事半功倍。传统生态文明观念中有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内涵,公民认真理解传统文化精华并且认真实践,就能够促使整个社会风气改善,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目前有很多社会不良现象加大了生态环境问题,例如水资源浪费、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环境保护意识淡漠等问题,这些问题存在时间很长且根深蒂固,因此想要改善必须从每一个人入手,只有个体做好了才能够带来整体的提升。公民在自己生活中将传统生态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就能够发挥每一个个体的力量,为共建社会主义新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为铜仁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基于中国传统生态观的高校生态德育研究”(项目编号:14SZC025)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①刘灵芝、张锐戟:《论生态文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国传统文化》 ,《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22期。

②关明国、关雎:《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环境保护》,2013年第41期。

责编/潘丽莉 宋睿宸(见习)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宋睿宸]
标签: 中国   生态   传统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