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仁学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精华,呈现出普世性的特点,为当代的普世价值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同时,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中庸”“忠恕”等思想,也闪烁着普世价值的思想光芒。探索儒家伦理思想中的普世性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伦理 当代社会 普世价值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忠恕之道”奠定普世伦理之基
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的是一种“忠恕之道”,具有深刻的普世性内涵。同时,“忠恕之道”包含的平等、宽容及理性等精神,也给当今社会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借鉴。
首先,儒家的普世伦理价值观彰显了一种宽容的精神气度。儒家的“宽容精神”强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道德个体应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这同时也展现出了“恕”的价值。“恕”与“宽”往往紧密衔接,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应该做到平等容人,懂得同情与关爱,儒家的“仁爱”也将宽容作为“爱”的第一要义。“忠恕之道”展现的宽容精神是创建普世伦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多元的世界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虽然价值观各异,但都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内涵,表达着不同的时代诉求。如果不尊重其特殊性,就不能达成对普世伦理价值观的认同。同时,在各民族获得普世伦理价值观共识的进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一种包容开明的态度去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其次,儒家的普世伦理价值观突出平等的精神。虽然人和人在经济、宗教、文化、政治等方面存在差别,但是从人性上来讲,却依然存在着相通之处。当前,全球一体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而一体化需要通过科学的秩序来逐步实现。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差别较大,在国际关系的舞台上,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平等现象。倘若能在普世伦理上达成一致,各国就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国家,不以霸权的姿态将自身的价值观念强加给别人。
最后,儒家的普世伦理价值观表现出一种理性思维。道德与理性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若每个人只关注自身利益而忽略他人,必将引起矛盾和冲突。所以,应当运用理性思维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此才有利于形成社会与人的良性互动。儒家不断强调通过“诚敬”来审视个体的私欲,以求内心修为和外部伦理规范相一致,这样才能在处理事务时,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努力探索“天人合一”的境界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将人和自然看作一个整体,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一思想既肯定了人的主体精神,也尊重了自然规律。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对自身能力的认可。从全世界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让人们陷入了工业文明所引发的悖论中。但是从人类文化的发展情况来看,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在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时,要注重发挥个体的价值,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融。在谈及人、自然及社会间的关系时,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整体性价值角度出发,构建和谐有序的国际关系,积极推动人类社会交往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努力思考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不仅需要认识自然、创建人类生态伦理关系,同时也需要去关爱自然,实现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宋代的程颢曾在《定性书》中提出:“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而用智,往往容易被蒙蔽双眼,以致于利欲熏心,难有远见。儒家伦理并不反对用智,但是反对“自私用智”,即反对人们为了追寻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而不考虑整体与长远利益。儒家在反对“自私用智”的同时,也强调崇尚“德”。德本身是一种无私的情感,是至正的理性。目前,科学协调和破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就应该倡导整体性原则,依靠“德”去管控“智”,强调理性的重要性。
追求“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与利益上的冲突难以避免。每一个国家都应在确保自身效益最优的前提下,做好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工作,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儒家也曾提出过“异质文化”方面的具体问题,旨在维护文化的多元性。儒家针对文化并存的状态,表现出宽容与开放的态度,将“和而不同”作为其理论根据,尊重差别、突出和谐。实际上,将这一理念运用到人类文化的发展中,是在认可差异的同时,突出多元化的一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也倡导以宽容的态度去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积极开展对话,汇聚共识,消解分歧,实现人类文明的和谐共荣。将儒家“和而不同”的理念作为科学处置不同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将有利于消除文明的冲突,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特点及发展历史,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
在当前的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传承并推广中华文化,将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圈的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讲,文化形态实现持久发展的关键是拥有内在的精神和个性,能够展现文化的独特价值。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其中高度凝聚的哲学思考和先进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内蕴。中华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要依靠我们做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转型,肩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让传统文化再次熠熠生辉。
在对话与整合中打造当代儒家伦理文化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文化的全球化也逐渐成为普遍现象。在当代社会与科技快速发展的局面下,人员交流、信息交换已非常便捷,可以说,当代社会是流通性的国际社会。
文化的发展是全球意识与民族意识交流的结果,通过中西融通、互为体用,采用开放的姿态,结合我国实际去吸收有价值的文化精华,展现时代精神。我们不仅要立足本国,也要放眼世界,开创新的文化局面,展开不同文化圈的充分对话。文化整合本身是跨越国度的对话,我们既要立足当代,也要穿越历史的隧道,去和传统理念展开深层次的对话。同时,也要积极清除中西对话的阻力,大力探索不同文化的内涵,为其创造和谐的对话语境。全面开展文化对话,需要将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作为起点,深入了解历史,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定位。传统价值理念是社会、民族的指示器,只有对传统价值理念展开全面透视,才能寻找到文化之源。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同文化间的交往要注重“和而不同”,才符合文化多元的具体要求。科学处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通过对话与交往,形成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共识,不断加快推进文化交流的健康稳步发展。在当代中国,儒家伦理与西方现代伦理价值——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等,也正在经历从冲突到对话的整合过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观念已经深深融入到当代儒家的伦理文化之中,成为影响当今社会的重要思想。
儒家的伦理道德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基本秩序与规则,展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状况,并客观存在于现实社会中,表现出创造性、包容性与普遍性,拥有持久的活力。在当代社会宣扬儒家伦理的普世价值,将有助于我们缔造一个和谐、宽容的新时代。
(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①郭明俊:《论儒家价值观的普世意义及其普世化的可能方式》,《理论导刊》,2009年第2期。
②蒋国保:《儒家伦理的普世价值》,《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3期。
③崔雪茹:《儒家伦理成为普世伦理的可能性因素及路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6月。
④周国文:《儒家伦理中“仁”的模式与现代公民意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