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

核心提示: 生活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走向,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促使广大民众增强情感认同、提升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它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在价值目标虚无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以及利益追求实用化背景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归生活,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路径势在必行。

【摘要】生活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走向,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促使广大民众增强情感认同、提升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它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在价值目标虚无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以及利益追求实用化背景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归生活,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路径势在必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活化  培育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上海调研中指出,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国家软实力,进而实现“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可以增强民众情感认同,提升大众思想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可以增强民众情感认同。社交媒体的日益兴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速度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民众为中心,让更多的民众在生活中得到体验,实现价值观理论与日常生活化的融合,增强民众的情感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可以提升大众思想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得到体现、发展和检验,一旦离开民众的现实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成为一个空洞的理论。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时时刻刻感染着人民群众,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的勤俭节约、踏实努力也同样激励着人民群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都大大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与此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民众的传统思想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可以推动社会文化发展。早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就已经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民众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可以随时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带来的积极、健康、乐观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促进了党、政府与广大民众之间的交流,民众心声得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渗透落实,从而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走向,深层次挖掘中国文化,促进文化繁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面临现实困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还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首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的传播力、引导力不足。当今世界,关于话语权的争夺异常激烈,西方霸权主义的渗入,使得广大民众的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偏差。尽管党和政府加大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和实践,但是在其社会化培育方面仍然呈现出薄弱之势,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手段落后,与民众生活“隔离”,缺乏培育的着力点,对民众的引导力也不强,进而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难真正融入到生活实践当中。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缺乏感染力、实践性不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的最终目标是引起社会民众的情感认同,提升大众思想观念,从而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发挥引领和学习的作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提高其感染力,加强其实践性。然而现阶段我国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存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性,从而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培育导向缺失的局面。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相关的基本制度仍需完善。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文化碰撞和社会矛盾凸显,民众很难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塑造价值观。由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奖惩制度还很不完善,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在民众的实际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未能充分体现。

要从载体、实践、制度等方面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

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载体。针对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的传播力、引导力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相关载体去帮助实现生活化培育的深入传播和积极引导,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培育水平。首先,营造良好的交流平台。党和政府的工作目标在于以人民为切入点,以人民为服务核心,所以要建立其以人民为主要受众的交流平台。另外,加强与民众之间的交流,组建基层走访小组,进而做到想民众所想,真正满足民众生活需求。其次,创建典型的舆论引导。政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仅以简单的理论形式将很难引起民众的注意,只有利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实的人和事,才能从心理上感染他们、亲近他们。最后,开发多元化文化产品。开发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产品,更好地与民众文化消费融合,引导大众消费价值观,从而将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民众,使其在无形之中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实践。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众心中的感染力,提高认同感,从而使得民众在价值观上达成共识。首先,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由于不同的区域、阶层以及职业存在性质和职责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开展多元化的主题实践活动,以适应不同环境,凝聚社会思潮,达成价值统一。其次,丰富精神文明活动。精神文明活动的多样化有助于将温暖和爱心传递给需要服务的人,例如社区里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照顾失独老人活动等,都很好地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通过设置老年大学、建设免费图书馆等提高老年人的知识水平,另外,还可以组织旅游活动,促使民众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培育新时代精神。简而言之,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性活动和精神文明活动,提高民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活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优良状态。

要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制度。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首先,健全社会管理制度。社会管理涉及社会行为、关系、矛盾等多方面的问题,面对目前中国市场中各种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制度,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的实现,促使文化传播方式和过程更加规范化,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培育不应是简单的理论教育,更应该是实践教育,基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提高民众的底气和骨气。其次,建立德法共治机制。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与道德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一方面提升了民众的法治意识,另一方面提高了民众的自我约束能力,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的效果。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应在持续进行的宣传教育过程当中,充分发挥模范引导的作用,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与民众日常融合。通过不断健全相关制度规范,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培育逐步走向正轨,帮助民众养成自觉践行的习惯。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①李桂梅、郑自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理论必然与实现路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6期。

②卞浩瑄、周显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困境与培育对策》,《理论观察》,2015年第2期。

③谢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困境与出路》,《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责编/潘丽莉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宋睿宸]
标签: 价值观   社会主义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