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独立学院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具有母体院校和社会合作办学者的双重优势,为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三选”机制的实施与管理平台的建立。虽然在课程与专业建设、师资与教学管理等方面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成功实践,或许能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 完全学分制 “三选”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体制和管理上具有灵活性、可塑性特征,为实施完全学分制提供了便利。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近八年来对完全学分制进行了大胆尝试与探索,对深化和推动我国独立学院完全学分制改革,具有一定的示范与借鉴作用。
独立学院开展完全学分制改革的优势与意义
独立学院开展完全学分制改革,独占双重优势。由于独立学院一般是由普通本科院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是按照新机制、新模式独立运行的本科层次二级学院。从社会需求角度看,不仅从母体院校所带来高层次教育契合了社会要求,而且从合作方所带来的社会应用性也契合了社会需求;从管理机制方面看,独立学院灵活的办学机制使得教学管理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与学生个性化需求进行专业调整与课程优化,探索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资源共享方面看,完全学分制的实施需要有大量教学资源支撑,而母体院校能为独立学院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实行完全学分制,有利于独立学院的良性发展。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机构,实行的是独立的财务核算,国家没有经费投入,因此生源是独立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学院在专业和课程设置安排上与市场接轨,及时淘汰不适应社会发展或需求的专业和课程,提高学生就业率,赢得社会信任,赢得生源市场,实现自身良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实行完全学分制,有利于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普通本科院校如果实行完全学分制,遇到专业、课程或教师无人选时,就会影响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以及师资队伍的稳定。而独立学院是依托本科院校建设的,专业、课程、教师的淘汰,对学校整体影响不大。同时因办学机制灵活,对热门的课程,可聘请外校教师或企业专家来校讲学。
实行完全学分制,有利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独立学院虽然是本科层次,但社会上依然把它当作专科,给学生就业带来一系列问题。由学生就业问题所引发的生源问题,更直接影响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完全学分制,有助于对专业、课程及时做出调整与优化,适时与社会需求与生源市场接轨,较好地达成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完全学分制所带来的柔性管理、弹性教学与灵活学制,不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为其适应社会提供了空间,更为学校的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创造了条件。
管理平台和“三选”机制是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关键
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自2008年9月启动完全学分制改革以来,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自主成才与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以管理创新为先导,构建起了一套以选课制为主体、导学制和书院制为两翼的教学管理体系,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使完全学分制从美好蓝图变为生动实践。改革成果于2011年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管理平台的搭建。在“尊重个体、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理念引领下,建立导学制。东港学院在新生入学之初就为每一个学生配备了导师,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指导学生选专业、课程和教师;建立了书院制的番号班管理机制,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可以融入到一个班级中,实行老生带新生,专业互补,文理交融;建立起了基于“云计算”基础上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学校自主研发了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
“三选”机制的确立。实行专业注册制,自主选择专业。通过实行专业注册制,确保专业自主选择能够实现;制定柔性培养方案,鼓励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通过制定柔性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压缩总学分,控制专业核心课程,提高选修课程学分比例;支持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鼓励教师挂牌上课。实行弹性学制,凡修满180个学分并达到某一专业核心课程学分要求的学生,即可申请毕业。
完全学分制改革所遇到的问题
“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将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思想认识不统一,教育观念需转变。完全学分制改革本质上是人才培养理念的改革,是突出受教育者的重要地位,体现教育选择权的回归。推行“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完全学分制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认识与观念转变是关键,认识不统一,转变不到位,会给改革带来难以克服的阻力。
专业课程选择不稳定,冷热无序难建设。随着社会上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功利性的需求,热门行业涌现,不断造成高校专业出现冷热现象,而学分制的首选是选专业,放开专业选择必然带来部分专业学生选择的太多,部分专业太少,甚至有的专业无人选。专业课程的变化必然带来教师工作量的调整,必然带来教师不足与条件不够的问题,易出现无法满足学生对课程和教师的需求以及教师岗位安置的情况。高校如何保证这部分专业的建设、教师的发展,是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
管理过程多繁杂,教学资源难调配。管理流程的重组,造成管理者与服务者工作量成倍增加,调动管理与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保持工作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加之学分制要求有充足的教学资源相配套,才能使“选”落到实处,如何解决好资源协调与配置问题,关系重大,事关改革成败。
独立学院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对策
要转变思想观念,健全规章制度。完全学分制改革必须要把学生教育选择权放在主导地位,把教育选择权落到实处。建立适应学分制改革的各项规章制度,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以顺利实施。要不断提高并加强服务学生的意识,做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配置,这是实施改革的先决条件。
要优化专业结构,健全课程体系。这是实现“三选”的关键。要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全方位开放专业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不仅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学校知名度,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良性发展。要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发展”能力为基础,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开拓学生视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选修课比例;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搭建平台、设置模块,按学科大类设置课程,构建起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上,以课程库建设为抓手,逐步完善体系,促进课程内容稳定并不断优化。
要引入竞争机制,教师挂牌上课。推行“自助餐”式课程供应模式,就必须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并要求教师必须挂牌上课,规定必修课程必须有两位以上的教师“挂牌”备选,切实做到“要么能选课,要么能选教师”,选修课程低于开课人数的停开。选课人数过多的课程可以增开班次;停开课的教师,要做好转岗或培训工作,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要加强导学工作,管理服务并进。为使通过应试教育考入大学的学生适应自由选专业、选课程和选教师,必须建立导学机制,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指导学生开展科研训练与专业实践,辅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在打破原有专业班级建制前提下,建立起学分制下的课程班管理办法,构建起学习、生活相对独立的社区管理机制,以保证学分制正常实施。另外,还要建立一套适应学分制发展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以解决课程与教室、学生与教师等大量信息的畅通问题,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作者为淮海工学院应用学院副院长兼教务处副处长)
【参考文献】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民日报》,2010年7月30日。
责编/高骊 温祖俊(见习)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