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新思想 > 五位一体 > 社会篇 > 正文

习近平所提的“获得感”的深刻内涵是啥

原标题:习近平带火的这个词与你密切相关

新华网 黄玥 王蕊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系列讲话带火了很多热词,其中“获得感”特别值得一提。在“中国梦”提出四周年之际,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解读文章,带您探究“获得感”的深刻内涵。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讲:“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此后,习近平又在多次讲话中提到这个词,“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只有让两岸协商对话、交流合作的成果,转化为台湾各阶层民众的普遍‘获得感’,才能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才能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头不被逆转。”……

“获得感”!令人耳目一新,事关你我他的切身利益,因此很快就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网络上的刷屏词。这个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词汇,从此成为检验党和政府工作“含金量”的重要“标尺”。

  人民是主体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主体是人民,凸显出习近平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治国理政核心理念。

什么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一些互联网民生调查中可以看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改革、教育公平、反腐倡廉等是网民热议话题,“起跑线公平公正”“‘老虎’‘苍蝇’一起打”“希望多一些蓝天”等网络留言反映社会诉求。

从国计到民生,从宏观到微观,人民群众“获得感”所期待的,是切身利益有保障,公平正义能实现,环境质量得改善,社会风气更净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2年,刚刚当选总书记的习近平首次公开讲话,就坚定地表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带着一颗执政为民的初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考察改革前沿广东,深入宁夏贫困山区,与河北阜平困难群众一起品尝蒸土豆,在四川芦山地震灾区亲吻灾区儿童,在兰州“虚拟养老院”为老人端饭……

与人民打成一片,设身处地了解老百姓所需所想,才能制定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改革方案,满足老百姓的心愿。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指明,改革要从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着手。

“为了谁”?本质论在实践中如此清晰。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改革试金石

“获得感”激荡改革大潮,习近平为改革写下新注解。

在今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中,习近平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两个是否”上升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

“获得感”同时为各行各业改革创新指明具体路向。

“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2016年3月4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提到“获得感”一词,殷切期盼民企能从政策中收获发展的动力。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这一要求,为网络强国建设、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民营企业和网信事业都只是改革发展领域之一。在习近平心目中,“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以及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

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破难题,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抓住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不放,找准穴位,击中要害……

习近平说:“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获得感”作为试金石检验改革的成效,而人民“获得感”的提升,又将进一步增强社会对改革的自信心,不断凝聚改革力量,为改革带来生机与活力。

正如习近平在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改”什么?认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落脚在“实惠”

“获得感”是一种收获感、幸福感、成就感,是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切身感受,习近平用最朴素的语言概括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他说:

“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发扬钉钉子精神,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

“让人民得实惠”的反复“碎碎念”,“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强力敦促,习近平要求改革在“实”字上狠下功夫,自上而下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办实事见实效。

“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出台,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让老百姓后顾无忧;户籍制度改革伴随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更多农民变市民……在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革实招层层推进。

2020年使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改革硬招攻坚克难。

一项项务实改革举措,以破竹之势推进,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逐渐增强的“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深入人心。

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每一个数字、每一点进步,都饱含温暖。数字背后是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有梦想、有追求,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更有力量;人民有“获得感”、有信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才有牢固而厚重的基石。

如何“改”?方法论在实践中步步延伸。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习近平   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