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对内蒙古自治区12盟市治理能力的测评及排名

通过应用修正后的中国地方治理能力评价体系,结合相关的公开统计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12盟市保障能力、调控能力、财政能力、参与能力分别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2盟市的治理能力。根据各盟市治理能力总体得分、分项得分,提出了其今后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对策措施。

理论模型:中国地方治理能力评价体系。

核心指标:保障能力 调控能力 财政能力 参与能力

测评范围:内蒙古自治区12个地市级行政单位(地市、自治盟)。

测评方法:主观赋权法、功效函数转换法。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内蒙古自治区省级统计年鉴、各盟市统计年鉴。

主要发现

·包头市: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12盟市中排在首位,人均GDP排在第3位,属于治理能力和人均GDP均排名靠前的地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这主要得益于该市具有较高的保障能力、调控能力和财政能力(分别位列第1、第4和第4)。但比较分析结果还显示,该市参与能力处于下游水平(位列第11)。为此对于包头市,继续发展有利于群众参与治理活动的各类组织和机构,是其今后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重点。

·阿拉善盟: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12盟市中排在末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盟具有排名靠前的调控能力和排名中等的保障能力(分别位列第2和第7),但其财政能力和参与能力均处于下游水平(分别位列第12和第9)。通过进一步分析财政能力下的二级指标得分,我们发现,该盟的财政能力偏低,主要与财政收入增长能力偏低有关。为此对于阿拉善盟,通过加快发展产业、完善各种税收政策和优化就业结构等来提高财政收入增长水平,以及继续发展有利于群众参与治理活动的各类组织和机构,是其今后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重点。

测评结果

图像 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高效、成熟、定型的高水平国家治理体系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而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也有助于充实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对治理能力进行深入研究、科学评估,能够为完善治理体系提供有益参照,同时也是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智力支撑。

当前,测度中国县市治理现状,发现县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了解和提升中国县域地区治理能力,以及推进整个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也是我们在过去一段时期内坚持对县市治理能力展开测评的主要初衷。同时,处于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县市之间的地市一级,在区域经济调控、要素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发展统筹等方面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其治理能力的研究和评价同样意义重大。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同时西北紧邻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在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区位优势明显。内蒙古资源储量丰富,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中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在“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投资、贸易、生产要素“西移北上”的趋势日益明显,完善各盟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提高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对内蒙古12盟市治理能力水平进行定量评估,提出治理能力提升、区域进一步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人民论坛测评中心以调整后的中国地方治理能力评价体系为理论模型,应用2015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内蒙古自治区省级和地市级统计年鉴提供的公开统计数据,对12个盟市的治理能力进行了测评、排名、比较和进一步分析。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系统性的研究,对各盟市的主要做法、有效经验进行探索,并为促进各盟市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依据与数据的选取

为客观分析和比较地市级地区治理能力,应选取兼具代表性和可得性的数据指标,并通过定量分析,准确、科学地测量地市级地区治理能力所涉及的各个指标。为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吸收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更需要充分考虑当前我国地市一级区域内经济社会所处的实际发展阶段。

在构建治理能力测评理论模型过程中,我们主要遵循了全面性、系统性、敏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六个基本原则。以用最适宜的指标来客观评价治理能力为导向,以我国地市一级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前提,以“善治”理念为指导,在借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现代财政学和公共选择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搭建了保障能力、调控能力、财政能力、参与能力四个一级指标及养老保险参保率、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增长能力等衡量四个一级指标的共七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在指标数据选取方面,又是充分建立在数据的可得性之基础上,具体选择的指标数据说明如下。

保障能力

社会保障被视为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福利经济学理论认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能够使人们在年老、生病、失业、工伤、生育等特殊时期得到应有的扶持和帮助,而且能够大大降低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使人们的消费、投资(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等经济社会行为更加理性、更具有可持续性。为保证与此前各省市测评中选择的统计口径一致,并结合数据可得性,我们选择了以各盟市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在城镇人口数中占比)、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在城镇人口数中比)、失业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在城镇人口数中占比)来综合反映各盟市的保障能力。

调控能力

作为宏观经济学四大要素之一的宏观调控,被视为政府部门成为社会治理主体之一,并进行治理实践的重要工具之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打消了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者试图“炒作”中国的野心,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大规模经济衰退在国内的出现。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来势汹汹,在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央通过制定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拉动内需,使得中国的经济实现了V形反转。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中国政府部门具备良好的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性。

尤其需要指出,由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是以“善治”为核心的治理理论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当前政府职能转型的核心和重点。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作为间接干预经济社会工具的宏观调控,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较之前也更为突显。当然,一般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实施调控时所采取的两个主要的工具,而诸如物价水平、经济增速乃至增长水平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调控的结果。进一步而言,从这两个主要的政策工具来看,因利率调整多是基于全国层面的,所以货币政策,更多时候为中央层面所采取。在省、市、县等地方层面,政府部门主要还是通过实施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社会的运行。也正因此,在调整后的中国地方治理能力评价体系中,我们选择以各地市级地区的人均财政收入水平,来衡量各地市级地区的调控能力。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蒙古   自治区   对内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