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老年人是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理应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我们不仅要鼓励和促进老年人“触网”, 更要根据我国老年人“触网”现状,充分考虑制约老年人“触网”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触网”。
【关键词】老年人 制约因素 安全“触网”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性地改变人们过去的消费习惯、工作状态和交流方式。网上平台能够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获得所需商品和服务,这与老年人活动特征十分吻合,从这个意义上讲,鼓励老年人接触和应用网络是十分必要的。要想帮助老年人健康、安全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让“互联网+”普遍惠及老年人,就需要在全社会营造适宜老年人接触网络的环境,让老年人更好地享有科技进步和互联网发展成果,使其更好地融入到现代化社会生活之中。
老年人“触网”制约因素分析
“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越来越便利,越来越有效率,但老年人因为反应、接受能力已经出现下降,在互联网等新生事物的应用上处于劣势,有时他们非但没有感觉到便利,反而变得处处碰壁。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老年人的“触网率”和年轻人相比处于一个很低的状态,不能很好地融入现代科技生活。分析认为,影响和制约老年人接触网络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因素。我国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不足,无论是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数字电视等普通终端还是通过移动电话等移动终端利用互联网的水平都比较低,个别偏远落后地区农村的老年人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互联网。二是产品因素。老年人在信息化环境下的需求和行为表现具有特殊性,目前的互联网产业更多地关注年轻群体,前沿科技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但却忽视了老年群体在医疗护理、健康养生、安全应急、信息通讯和互动娱乐等方面的使用需求。三是身体因素。由于老年人反应速度和操作技能偏弱,再加上长时间上网可能给眼睛、颈部、腰椎等带来不适,老年人群普遍存在对使用互联网的畏难情绪,而且伴随老年人行动能力和学习能力下降,老年人对新鲜事物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有所衰减,在操作和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技能性障碍。四是受教育程度。这是制约老年人“触网”的重要因素,有关学者对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通过网络获取娱乐服务意愿进行了研究,指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曾经使用网络获取过娱乐服务的比例达到了43.8%,比初中以下者占比高出将近两倍,而且曾经使用过网络获取娱乐服务的老年人希望通过网络获取娱乐服务的比例高达90%以上。
老年人“触网”面临的主要风险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亦不例外。“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背后也隐藏着挑战和风险,新的网络时代也带来了新的网络安全危机。分析认为,老年人“触网”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网络费用问题。老年人对于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操作并不熟练,再加上记忆力减退或弱化,网络运营商的资费管理和流量控制存在瑕疵,在老年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超出套餐上限范围将额外支付较高流量费用,超流量高付费现象时有发生,不仅给老年人带来一定经济负担,还会给老年人心情造成负面影响。
二是信息安全问题。我国移动应用平台审核机制不完善,移动应用程序滥用权限,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应用程序将用户个人信息发送给应用程序开发商、广告运营商和无法确认身份的第三方;同时,我国获取和保存一定数量个人信息的组织机构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忽视个人信息收集、储存、利用等环节的保护;再加上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素养不足,在缺乏安全防护的公共WiFi环境下使用网络,并共用同一Email 地址和密码注册多家移动应用程序,将个人信息置于危险境地。
三是财产安全问题。移动终端设备生产商出于商业目的考虑,疏于对预装应用程序进行安全审查,这些应用程序会在后台恶意收集用户的短信、通话、位置等信息,甚至还会盗取账号及密码信息,使得大量广告能够精准投递,为保健服务、商品推销、投资理财等垃圾信息传播和金融诈骗创造了条件,从而给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由此可以分析得出,老年人“触网”面临风险具有如下三个特征:一是隐蔽性。应用程序往往会内置广告代码,利用被安装时获得的权限,大量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看似再正常不过的用户操作,已经将个人信息和盘托出。二是迷惑性。广告商能够精准投放广告,投资理财顾问能够精准找到客户,推销员能够精准找到独居老人,这是掌握了老年人太多信息的结果,而并非“偶遇”。三是专业性。移动应用程序是个人信息泄露的主体,采取高科技手段窃取用户指纹、健康信息等隐私信息,使得用户防不胜防。老年人“触网”风险如此之大,固然与互联网用户风险意识不强和自我防范能力不足有着很大关系,但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互联网运营不规范和国家在个人信息保护上缺位造成的,移动运营商允许相关利益方恶意预装应用程序,用格式化霸王条款来强迫用户授权应用程序获取个人信息;相关法规制度缺失和执行力弱化使得侵害个人信息者的违法成本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互联网用户尤其是老年人应用网络时面临的风险。
老年人安全“触网”的保障措施
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老年人是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理应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我们不仅要鼓励和促进老年人“触网”,更要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触网”。根据我国老年人“触网”现状,充分考虑制约老年人“触网”的影响因素,提出如下五点措施,保障老年人安全“触网”。一是提高研发能力,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想要让老年人体验和融入互联网生活,就要首先分析老年人的行为方式和身体条件,开发与之相适应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加大研发和生产新产品力度,让老年人学习和使用互联网尽量简单易行和便于操作,比如,考虑到大部分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在内容搜索和录入编辑上增加语音输入模式选项,等等。
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帮助老年人“触网”。发挥家庭成员作用,为老年人购买智能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鼓励老年人上网、玩微信和使用App;社区和老年大学等机构提供一些公益培训,免费教给老年人上网技巧,并在社区建立老邻旧居网络交流平台,尤其是为独居、空巢老人提供网上娱乐、网上聊天等便民服务,让老年人逐步适应和熟悉互联网操作,融入互联网带来的数字化快乐生活。
三是出台法律法规,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针对互联网领域存在的个人信息安全侵害问题,最为迫切的是出台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设立个人信息保护监督部门,壮大个人信息安全执法力量,提高个人信息违法成本;加强预置应用程序信息明示、知情和可卸载管理,对应用程序实施实名登记、监测跟踪、违规处置、信息披露的全流程监管。
四是引入市场机制,打破网络运营垄断。充分发挥市场在网络运营中的作用,鼓励网络运营商之间开展正常竞争,降低移动用户网络使用费率,尤其是增加用户对运营商的自由选择权,严厉查处格式化霸王条款对用户的限制性规定,特别规定运营商承担因过度获取用户个人信息造成用户损失的赔偿责任。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有效调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力量,充分发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用,通过广播电视、公共出版物、宣传手册、公益讲座和微信平台,将各种信息安全知识普及到全员人口尤其是老年群众,提升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素养和风险意识,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互联网环境。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研究员;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人口所副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罗力:《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和治理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6年第13期。
责编/潘丽莉 宋睿宸(见习)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