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党建论坛 > 正文

让党的旗帜在互联网上高高飘扬

核心提示: 互联网正推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互联网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对党建所产生的影响,将互联网作为党建发展的新空间。互联网给党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在互联网空间上必须牢牢把握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一主线,及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摘要】 互联网正推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互联网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对党建所产生的影响,将互联网作为党建发展的新空间。互联网给党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在互联网空间上必须牢牢把握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一主线,及时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关键词】党的建设   互联网  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成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后,又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发展成就。在党的发展历程中,适应形势和任务的深刻变化,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当前,党情、国情、世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其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推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给党的建设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互联网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努力加强互联网上党的建设,让党的旗帜在互联网上高高飘扬。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互联网观念

必须充分认识互联网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对党建所产生的影响。在我国,党的建设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政治上层建筑,也包括思想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讲,党的建设必须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并随着社会发展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是党的建设实现科学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从党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正是抓住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使党的政策契合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使我们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发展成为今天的执政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正处于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所推动的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党的建设应当在改革与创新中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党建和互联网的关系来说,党建作为上层建筑,必须适应作为生产力的互联网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要能动地发挥对互联网的引领促进作用。从现实来看,互联网作为生产力已经改变甚至创造了新的社会关系。比如,互联网交易信用秩序、大数据、虚拟财产权利等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建工作主线就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只有适应互联网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党的建设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脱离社会实际,也无法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互联网作为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定位,决定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在对于互联网的适应一定是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的,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互联网下的党建实质上是信息社会条件下对党的活动规律的不断再认识和再实践,这也是保持党的时代性、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当然,党建对于互联网的适应,并不是简单地顺从互联网的自然发展,“我们的目标,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党的建设在互联网不能留有“空白地带”

有人笼统地将互联网视为虚拟空间,将互联网行为看作不必当真、不必在社会管理层面进行评价的虚拟行为,所以认为党建与互联网风牛马不相及;也有人虽然认为需要在互联网上加强党建,但由于面临信息技术的障碍、行为模式的陌生、互联网思维不足等困难,互联网党建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也有人将互联网仅仅看作是一种具体的技术或工具,对于党建来讲只有工具或技术上的意义;甚至有人认为互联网是党建发展的困难或障碍,现实中有的党员被一些五花八门的网络内容所迷惑,甚至理想信念受到了冲击。产生这些错误认识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的社会生产力性质,及其给党建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

必须充分认识互联网给党建发展带来的新空间。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也正在发展成为社会关系存在的新空间。网络看起来是虚拟的,但是使用网络的人是真实的,网上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通过网络行为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是客观实在的,这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就构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空间,这正是传统党建的“空白地带”。当今,互联网已经全方位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从老百姓衣食住行到国家基础设施安全,互联网无处不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如何适应、治理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党的建设,应当放在互联网带来的新空间中去思考,运用互联网思维来考虑当前党建中的某些困惑。只有将互联网作为党建发展的新空间,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一主线,让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占领网络阵地,党建才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从而确保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执政地位。

充分认识互联网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对党建所带来的新的社会空间,一方面要抛弃消极被动的思想,以为党的建设在互联网面前可以无所作为,或者将党的建设与互联网分割开来,看不到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党建发展的客观影响,这样必然导致党的建设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反对在党的建设当中简单地把互联网作为管理对象,不尊重信息社会的发展规律,看不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关系带来的新格局、新空间,在党建实践中必然带来错误决策、盲目乱干的问题。

互联网发展对于党建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

互联网正在引起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必然带来党建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于党建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方面,互联网对党建带来全方位的挑战。互联网本身是一种互动式的弱控制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必然营造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政治文化环境,不可能像传统媒体那样容易管理;互联网具有无边界的特征,网络社会中政治价值的多元性、社会思潮的复杂性,尤其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可能使有的党员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丧失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网络对现行法律制度也带来非常大的冲击,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内容都可能发生巨大变化。现有法律规则已经无法完全涵盖互联网上的社会关系,而必须立足互联网自身发展起来的规则,进行法律理念及规则的更新。这些都会给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制度建设等带来严峻的挑战。

另一方面,互联网给党建带来的发展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大大提升我党的执政能力,迅速提高社会管理的功能和效率。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占领互联网阵地,相比用传统方法更加高效地起到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帮助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对于解决当前党建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组织机构不健全、联系党员不方便、贯彻群众路线不彻底,等等,互联网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地方党建存在的薄弱环节,比如,提升党员的民主监督能力、加强廉政的网络监督,舆情应对的快速反应,优化党群联系的渠道等,互联网往往比传统手段更加有效。

从根本上看,应对互联网给党建带来的挑战,与抓住互联网给党建发展带来的机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成功应对挑战就等于抓住了机遇,不能抓住机遇必然面临更大的挑战。互联网给党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应当统一于互联网党建的内涵之中。从整体来看,互联网党建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手段和方式上实现党建的信息化。将互联网技术引进党建领域,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促使党建工作向广度和深度上发展,积极推动党建工作全面创新。二是妥善处理互联网对社会关系带来的调整,在内容上实现党建的现代化。通过对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关系变化的适应,不断创新新时期党建各项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而提升网络信息时代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及时充分地在网络空间上加强党的建设

当前互联网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融入也日益加深,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信息社会条件下党建的紧迫性,及时充分地在网络空间上加强党的建设,牢牢把握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一主线,全面加强互联网条件下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一是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占领网络空间。曾有一段时间,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的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一般都在现有体制管控之内,宣扬社会团结和谐,到处莺歌燕舞;网络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则扛着言论自由的大旗,爆料各种内幕丑闻,似乎唯恐天下不乱。这种现象说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尤其是舆论宣传工作,还局限在传统媒体上,没能有效占领网络阵地。我们应当认识到,自媒体作为个人媒体形式,不仅能为网络大V们所利用,更应当为千千万万的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所使用。目前全党已经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党员和党组织应当在互联网上发出党建之声,弘扬社会正能量,让党的思想理论占领互联网空间。

二是将民主集中制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实现信息化。信息网络技术将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崭新的结构和方式,促进党员民主参政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提升党内民主的程度,推动现实中的党内民主集中制实践活动不断改进。比如,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党内广泛讨论,凝聚共识,形成科学决策。对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信息技术可以提供精细化的管理手段,不仅可以建立具体详细的党员干部信息系统,还可以加强对流动党员群体的管理,比如通过搭建党员党组织联动系统平台,便利地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组织管理,这样就不可能再出现“组织不找党员、党员找不到组织”的现象。

三是将互联网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工具,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提供了可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互联网可以使党与群众的交往渠道更加直接迅速有效,一个网站或者一个APP,就可以实现党员与群众面对面的“零距离”接触,从而增强党吸引、团结群众的能力,比以前花费更少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问题,甚至效果还更好。

四是根据网络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党的法规、条例、规则等制度。在互联网条件下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实质上就是党在执政过程中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在制度上的体现。互联网不可能改变政党的宗旨,但是可以影响我们党执政的方式和方法。在互联网时代,党的制度应当为党内生活提供信息化的运行机制。应将我们党在领导工作中和党内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不断完善互联网条件下党的各项制度,也为互联网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供规则保障。

五是加强互联网反腐倡廉建设,建设更加有效的防腐拒变机制。互联网为社会提供了便利的信息交流工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为一些人所不当或不法利用,有的利用网络拉拢腐蚀党员领导干部,甚至一些人以网络为掩盖进行贪污腐败。加强互联网反腐倡廉建设,就是把现实中的反腐机制建立在网络上,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起全面反腐倡廉的工作机制。腐败的手段信息化了,那么反腐的手段更要信息化,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机制更要信息化。只有这样,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才能够保证党的形象和肌体健康,才能真正保证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成效,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纯洁性,从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为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2016年4月19日。

责编/高骊  肖晗题(见习)    美编/王梦雅(见习)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旗帜   互联   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