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为大学生搭建绿色健康的“云中家园”

核心提示: 我们要充分运用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依托互联网的无限储存性,在“云中”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让大家分享新媒体带来的学习新体验,也让大学生们拥有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世界。

【摘要】 我们要充分运用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依托互联网的无限储存性,在“云中”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让大家分享新媒体带来的学习新体验,也让大学生们拥有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世界。

【关键词】新媒体  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高校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高校是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力量,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培养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这些观点都为我们培育什么样的青年学子指明了方向。

新媒体使得信息获取更加快捷,教学方式更加多元

新媒体是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现代化科技带来的巨大便捷时也深受其“害”。对象牙塔内的莘莘学子,新媒体主要表现在网络和手机的运用。这深刻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甚至影响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网络时代下,大学生们获取信息更快捷,以微博、微信、QQ为代表的软件应用已经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改变了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学习方式,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来获取知识,解疑答惑。主动探索世界,游弋在互联网的“云”中,汲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也是另外一种“实践出真知”。

数字传媒改变了传统课题教学的单一性,“慕课”“微课”“网络精品课程”等都是充分利用和拓展了新媒体功能的多样化,线上和线下的教学互动合作。一些精品课程的公众号可以吸引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粉丝”,课程教学、知识传授完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创新了教学方式,是教育界一次成功的“革命”。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元素是“思想”“政治”和“教育”,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通过QQ签名,QQ说说、微信朋友圈等,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思想的苗头、透露的隐性和显性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等,从而有的放矢、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教育、纠错、化解、安抚、帮助和疏导,做到防微杜渐,事半功倍。

新媒体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性且容易被一些国外势力利用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新媒体这把双刃剑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是沿袭了传统教学,以灌输为主,效果较差,讲授内容也往往相对缺乏创新,因而新媒体的海量信息、知识的快速更新对同学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逐渐造成部分同学依赖网络,不主动思考,懒于亲自动手、学习能力下降。

当前,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写了一些关于民主和自由的“软文”,含沙射影地抨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抹黑我们的党和国家,进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给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了较大干扰,混淆视听。高校学子年轻气盛,但是思想还比较稚嫩,政治上不够成熟,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各式各样的信息,同学们还不善于鉴别。“防火墙”再高再强,也挡不住网络中源源不断的垃圾信息。物质的丰富、金钱的诱惑、私欲的膨胀,让个别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观念盛行。诸如“扶老人反被讹”“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等热门话题,无疑会影响同学们正确的是非判断,助长歪风邪气,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制止,他们会慢慢走入歧途,甚至导致极端和悲剧事件发生。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建立“云中家园”,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我们要充分运用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依托互联网的无限储存性,在“云中”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比如可以根据学校的需要建立校级、院级和班级“三级”数据库。学校层面的数据库收录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制度、通知,思政学术会议论文集、大型政治教育信息等,满足高校内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查询需要。院级数据库储存本院的基本信息,和思想道德教育相关的文件、通知、视频、讲座、实践活动、比赛等。班级数据库的内容则是丰富多彩的,记录着班级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态和在校生活、思想动态、交流评论。鼓励学生登录使用资源,让大家分享新媒体带来的学习新体验,好像一个建立在网络虚拟空间的精神家园,既可以提供给广大思政工作者丰富的教学备课资源,也可以让大学生们拥有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世界。大学生们可以讨论学习、生活,倾诉苦恼,老师或者同学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云”中信息的多样化使得思政教育多了一份真实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创新了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

“移花接木”,提高思政教育的渗透力与时效性。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者要擅于“移花接木”,熟悉并灵活运用各种APP,将优秀优质的APP介绍给大家。这些软件的设计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对象,有不同的学习任务。老师帮助同学们攻坚克难,鼓励打气,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另外,我们要熟悉并运用当下的网络流行语、网络上的交流沟通习惯,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思政教育教学更接“地气”,这样一来,同学们很容易接受,效果也好。比传统教育反应更快速,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渗透力与时效性。

“喜新也爱旧”,发挥新旧媒体优势互补的综合效应 。新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传播和资源的优势,来势汹汹、发展迅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黑板报等和新媒体进行融合,达到新旧媒体的优势互补,从而拓宽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既要“喜新” 也要“爱旧”,充分发挥利用新旧媒体之间的相互补充的关系,建立新旧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模式,实现两者的互通与融合。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出彩”,提高综合影响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教师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仿佛是“领头雁”,学生们可以说是“唯老师马首是瞻”,我国古代更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科举选拔制度有“天子门生”“同科”等不同级别的“朋友圈”,这些都表明,在传统教育教学中,老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人生道路上攀登成功高峰的指路人、垫脚石。老师拥有较高的学术权和话语权,大都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如曾国藩“修身治国平天下”。同时,因为封建社会信息沟通极为落后,为师者能垄断一些知识的来源,让学生对自己“膜拜”。然而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同学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是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或者自学。知识不会被某些部门或者个人垄断和封锁。只要有互联网,同学们可以通过电脑、移动笔记本或者iPad或者手机等,方便快速的获取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成往事。如此一来,学生掌握的信息和知识可能比老师掌握的更多更新,这就意味着为师者的“水桶”里面要储备更多的“水”,终身学习不再是一句口号,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注:本文系2016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课题一般项目《习总书记青年观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以个性化培养模式为例》(项目编号:16DJYB04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宫承波:《新媒体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

责编/潘丽莉  宋睿宸(见习)

美编/宋扬  王梦雅(见习)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云中   绿色   大学生   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