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既要抓住主体任务和目标,即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又要处理好一些重大关系,为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政策的落实扫除障碍,创设条件,铺平道路。
【关键词】改革开放 改革目标 人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多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这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十多年来我国推行的改革及其产生的重大作用的高度评价与肯定,也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是否还要继续坚持与推进的明确态度和坚定立场,对在新的形势下在什么程度上、多大范围内、以什么为动力、朝着什么方向继续推进改革等重大问题的明确表态。
全面深化改革, 要解放思想、增强社会活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向全国人民乃至国际社会表明了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确态度和坚定立场,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质和任务就是“三个解放”。生产力随着经济社会、科技文教等的发展,一直处于一个向更高层次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中,那么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要根据形势和条件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常抓不懈、持续更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更需要如此。因此,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另外,经济社会能不能发展,党的方针政策能不能落实,关键是人有没有动力和积极性,整个社会有没有活力,这是决定改革能不能顺利推进、深入推行的关键。正是看到了人的重要性,即动力和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规划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时,将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提升到与思想认识、改革核心任务同等重要的高度予以强调。这就抓住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和实质,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目标落实到位的前提。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永远只有进行时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段讲话,既是对改革性质的重申,又是对三十多年来改革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与意义的肯定。现在,中国正处在国际整体经济发展缺少活力、国内各种矛盾叠加迸发的阶段,也即又一个事关中国命运抉择的关键时期,如何突破这些矛盾与困难的重围,使经济社会发展再现活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近期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期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目标,就仍需要改革,而且是全面的、深化的、持续的改革。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就对社会各界、国际社会部分人持有的改革是否有个结束的时间表、改革是阶段性的任务,还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国策等疑问提出了“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表态,这既给长期坚持改革、拥护改革、深切体会到改革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挥作用,担心改革只是短期行为的改革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也给那些只顾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在举国上下推动改革的过程中因钻了政策的空子等方式暴富起来,又因持续的改革最终要触及他们的既得利益而想方设法阻挠改革,或者期望改革早点结束的投机者沉重一击,也是对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只想守着“一亩三分地”或者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长远规划、没有积极向上的动力和魄力,还想坐享其成的“懒汉们”的强力鞭策。
“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繁重”,“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我国的改革持续推行了三十多年,各种浅层次的矛盾都已经解决,各种表象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基本上都被扫除,“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好吃的肉都吃掉了”,我们现在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都是剩下的“难啃的硬骨头”。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改革所处阶段、面临的艰巨任务、改革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与障碍的清醒认识与充分估计——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三十多年前;有的牵涉复杂的部门利益,有的在思想认识上难以统一,有的要触动一些人的“奶酪”;碰到的障碍肯定很多,遇到的困难肯定不少,面临的矛盾肯定很尖锐,但是这也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情况下要求我们共产党人要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做好有过人胆识、政治勇气、聪明才智和坚定信念的心理准备和达到矛盾越大,问题越多,我们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政治要求;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前景信心满满,对困难和问题估计相当充分又有不畏艰难的谋略与胆识、勇气和自信,必定会带领全国人民趟过深水、越过险滩,使我们正在大力推行的改革持续进行,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宽广坦途。
改革是有底线、有原则、有方向的,改革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改革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伟大革命,事关中华民族的命运,直接决定中国人民的福祉,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决策,必须有正确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确定了改革的方向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更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是有底线、有原则、有方向的,这就是改革的内容、目标必须是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这个原则,就要坚决抵制、防范、反对一切将我国改革引向资本主义的企图,就要明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政治多元化、多党制、三权分立那一套决不能搞。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目标明确,是行动顺利而不偏离方向的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既有朝着什么方向和目标进发的含义,也含有怎样、以什么方式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含义。改革开放伊始,我们党就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政策松绑、政策鼓励、政策扶持等措施,在全社会掀起了万众齐发、百舸争流、各显神通的热潮和场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是,在每个人的自然力量和智慧释放到极限,粗放发展的方式已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再想激发更大的活力、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就需要运用现代的理念、科学的管理和合力的作用,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适时地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也就把改革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什么方式达到这个目标,即是什么、怎么做这一马克思主义提倡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两个层面运用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这对我们下一步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问题把握得更准,对在实践中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以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应,实现既定目标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同时要处理好一些重大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政策制定得再好,规划做得再漂亮,如果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与拥护,那政策永远只能停留在口头,规划也永远只能局限于笔头。我们的改革是一项长远和宏达的伟大事业,不是部分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还是需要紧密地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同样,也是全面深化与深入推进改革的生力军、主力军。因此,在推行改革国策、制定改革政策时,必须坚持人民立场,树立改革要依靠人民、改革是为了人民、改革成果必须让人民享有的理念原则,给人民群众以实实在在的利益,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的成果和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活力与潜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强大的力量。
“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改革是一项涵盖面广、涉及行业多、影响人数众、时间持续久的伟大事业、系统工程,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既要抓住主体任务和目标,即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又要处理好一些重大关系,如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顾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和诉求,准确把握各方利益的交汇点和结合点,取得各方满意度的最大公约数,消除障碍,发挥合力作用,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政策的落实扫除障碍,创设条件,铺平道路。
“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每一个人,尤其各级领导干部立足自己的岗位,担起自己应有的使命和责任,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作为改革的责任主体,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基本取向,强化责任担当,坚决端正思想认识,坚持从改革大局出发,更加有效地抓好各项改革政策和制度的宣传与落实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清改革形势,盯准改革目标,卯足改革干劲,保持改革韧劲,加强思想引导,注重研究改革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地做好改革举措的实施工作,并且要将每一项政策和举措都落实到人、实施到位。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6年7月1日。
责编/潘丽莉 宋睿宸(见习)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