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大作为抗战时期培养抗日干部的“革命熔炉”,在思想宣传工作中始终把突出抗战服务作为主体,教学方法追求科学化、系统化,对于教员的培养追求民主化和多样化,其成功的实践经验对于今天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字】抗大 思想宣传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识别码】A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下同),从1936年建立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先后成立了13所分校,培养出成千上万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们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使日寇胆战心惊。当时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甚至放言“愿用二十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用五十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因此,研究和总结抗大思想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期高校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抗大思想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
抗大是党为挽救民族危机而成立的高等学府,由于当时学员的思想觉悟水平普遍不高,而且人员构成也较为复杂,因此就把思想宣传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抗大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改变:第一,坚持党的主导作用。校长罗瑞卿指出“必须加强党在学校中的中心地位,因为党的目标和主张是先进的、革命的。”第二,用无产阶级理论提高学员的思想觉悟。即:教导学员“文化学习应有得力的政治指导,看旧式小说,以新的观点去看它。”具体来说:一是教学内容方面。在授课中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专著、教材、教案。二是通过整风运动。学员和教员要深入的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帮助思想落后学员、教员求得进步。三是开展讨论会、座谈会。分析国内外时事,提高学员思想觉悟,教导学员“文化学习应有得力的政治指导,看旧式小说,以新的观点去看它。”第三,强化学员工农意识。抗大建校之初就组织学员进行生产建设,抗大认为这是清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旧观念的最好方式。同时,组织学员访问贫苦家庭,增强学员与群众血浓于水的关系,强化学员思想意识的修养。
历史表明,抗大思想宣传工作的实践是成功的。据统计,抗大培养的学员达三万余人,在抗日期间没有出现过一个叛徒。而且,在“抗大熔炉”里锻炼的学员,后来都被充实到抗日战场的各个角落,成为了八路军、新四军的骨干力量。它的旗帜已由陕北高原飘扬到了黄河之滨、长江之滨。
抗大思想宣传工作的主要特色
始终把突出为抗战服务作为主题。“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抗大犹如这首校歌一样,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关头,肩负起了培养抗日救国人才的重任。主要体现在:第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毛泽东在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时制定的“三八校训”。“坚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以转变学生思想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第二,始终坚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强调新教育必须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做到为平民所共有,一切为抗战而服务。
教学方法始终追求科学化、系统化。抗大在教学方法上秉持“利于学者已知事情去诱导他未知的事情”为宗旨。根据学员不同社会阅历及阶级成分出身,抗大总结出“解说式”、“启发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侧重理论纵深的讲解,强调实践能力。同时,抗大根据教学环境、时代任务,还坚持三大原则,即:“少而精”原则、“中国化、大众化”原则、“革命、批判”原则。要求学员抓住问题的中心,用革命、辩证的观点,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此外,抗大在教学实践中,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目的是追求高效的教学成果。
教员培养始终追求民主化、多样化。“国家多难正需才,军政大学志士旗,勇往踏入新生路,英雄不负少年时。”抗大在建校之初,为培养教员主要采取两种方式:第一,应急方式:聘请高级干部做教员。从本校干部及毕业学员中挑选,同时,还聘请著名学者及海归人士。这有效缓解了教员的紧张局面,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长期培训方式:强化培训,以老带新。强调教学内容要学以致用,在生活中爱护尊重教员,强调民主的学习风气。这些措施,有效化解了缺乏高素质教员的问题,同时,也丰富了我国高校近代思想宣传工作教育的理论。
工作中始终追求人性化、素质化。抗大始终把素质教育孕育在思想宣传工作建设中。即:培养学员严格的纪律观念;培养学员“一专多兼”的综合素养。在具体过程中:第一,培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强调教员、学员互帮互助,不搞集团主义。“不浪费一分钟时间”,不允许懒、散、慢作风存在。第二,课程设置灵活多样。第三,教育载体丰富灵活。抗大把文化载体和实际结合起来,融入到学员学习生活中。如:抗大校歌就加强了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第四,考试形式灵活丰富。分为卷面考试和实践考试,目的是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斗争结合起来,在现实中接受考验。
抗大思想宣传工作的现实启示
高校必须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抗大根据时代背景及历史背景,提出思想宣传工作教育必须有方向性、阶段性及批判的继承性。这就启示我们今天的高校在思想教育方面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理想信念的教育要持之以恒。教育和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及道路选择的正确性。其次,要树立“生命线意识”。1938年1月10日,周恩来在延安发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一文指出:“以革命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和灵魂。”强调了高校树立“生命线”意识的重要性。再次,要改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就需要对思想宣传工作从整体上进行设计、决策和实施,保证其在新形势下健康发展。
高校要坚持方向唯一性和方法多样性。毛泽东指出:“要用教育与学习的方法启发群众的思想觉悟。”这启示我们,在教学方法方面,施教者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握联系并将认识不断深化,能够举一反三;在教育载体方面,要善于运用传统和新兴媒介的优势,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时效性;在教学方式方面,毛泽东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民对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所以,要采取多种形式、灵活机动的实践课程,使教育者深入到受教育者中,更好地传播思想。
必须把关怀施教者作为高校的重要环节。抗大之所以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员,就在于有着一支高素质的政工干部。这启示我们,首先,要提高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主要包括提高理论和业务素养,树立群众观点这两方面。其次,要关心队伍建设。高校要提高施教者的专业认知水平、自信心及责任感,同时还要适当提高薪资待遇,关心其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再次,要加强专业培训。主要包括全员培训、骨干研修、继续教育以及启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同时,还要建立测评体系的量化标准,以此作为学校抓队伍建设的主要依据。
必须把开展思想宣传工作当作系统工程全面推进。根据革命和建设经验,党在抗大提出了许多成功的理论构想。这启示我们,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宣传工作,必须紧跟时代脉搏。首先,施教者要关注国内外形势动态。将最新热点带入课堂,与学生讨论分析,内容要及时与教材相呼应,给学生以导向。其次,课程内容要及时更新。将教学课程变为紧贴实际的理论,让学生达到思想上的一致,行动上的统一。再次,增强学生认同感、归属感。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微观环境,学校可以用图片、文字、影像等多种形式来传播校史文化。这既有利于学生快速融入校园,健全人格与心智,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①李志:《抗大精神永放光芒》,济南:黄河出版社,2005年。
②张健:《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北京: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③王茂润:《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
责编/周晓燕 刘芋艺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