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创新,保障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力争广东率先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创新,保障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力争广东率先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 A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战略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明确要求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对广东的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广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绿色化永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美丽广东,努力走好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

“十二五”以来广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五”以来,广东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刚性约束指标两大倒逼机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全面加强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坚定不移调结构转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和中高端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加快培育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源头上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5.0:49.6:45.4调整为2015年的4.6:44.6:50.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60.4%,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48.5%、27.0%和16.8%。综合运用差别化水价、电价政策和节能、环保等标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目前全省单位GDP能耗指标仅次于北京市,居全国第二低位。

第二,强有力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全面完成各项约束性指标任务。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工业、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推进电机能效提升、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工业锅炉更新改造等工程。积极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40.5%左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启动“百园”循环化改造行动,全省“城市矿产”资源回收量突破2000万吨,年回收再生资源总值约800亿元。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十二五”时期,全省单位GDP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0.98%和34.94%,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4.0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6.9%、15.1%、19.2%、24.6%,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目标任务。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建设,累计完成“三旧”改造面积13.33万亩,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第三,全方位推进污染治理,有效解决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十条”和《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广州、东莞、珠海、惠州等4个试点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开展练江、淡水河、石马河、广佛跨界河流及一批城市内河涌污染综合整治,全省主要江河水质总体稳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全面落实国家“大气十条”和《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举办广州亚运会为契机,在全国率先开展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治,珠三角地区全面禁止新建燃煤燃油电厂,加大力度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任务。2015年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比上年下降17.1%和15.0%,空气环境质量达到近10年最好水平。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行动计划,强力推进汕头贵屿等地电子废弃物污染综合整治,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新一轮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一县一场”全覆盖,全省67个县和珠三角地区73个中心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全省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5.5%和90.1%;1049个乡镇建成“一镇一站”、约14万个自然村建成“一村一点”,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78.3%。

第四,持续推进自然生态系统建设和修复,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自2012年启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以来,大力推进碳汇森林、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四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共建成生态公益林7214万亩、碳汇林1503万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1.03万公里,新建森林公园637个、湿地公园142个。全省森林面积增至1.629亿亩,森林覆盖率达58.8%,森林蓄积量达5.61亿立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03平方米。推进各地绿道网系统升级,建成绿道1.2万公里。推进珠三角地区创建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示范区,启动珠三角绿色生态水网建设,逐步恢复珠三角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河流水道网络。开展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海湾建设取得新成效。

第五,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编制《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以及《广东省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等相关领域专项规划,在全国率先修订通过新《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启动《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大力推进土地、房屋、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大力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初步建立企业环境保护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开展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基本划定林业生态红线。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稳步开展,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成交配额2349.9万吨,总成交金额9.64亿元,占全国一半份额。在配额有偿发放机制、低碳发展基金、碳金融市场、碳普惠制试点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设立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所。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年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推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江西省分别签署广西广东九洲江、福建广东汀江-韩江、江西广东东江等跨地区生态补偿协议。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广东实现可持续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广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和问题:生态环保理念尚未深入人心,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能源消费总量仍然较大,部分地区土地开发强度过高,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仍然不足;环保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仍然滞后,部分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的目标要求,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13个约束性指标中资源环境类占了10个。当前,广东正处在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广东落实中央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广东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广东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的必然要求。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省,广东经济总量连续27年位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占全国的1/9,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殷切期望,广东省确定2018年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要在高基数上实现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依靠传统的拼资源、拼消耗、拼人力的增长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抓紧抓好。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广东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支持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作出了203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的承诺。广东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和能源资源消费大省,必须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在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调整上为全国提供“双支撑”的同时,在节能减排降碳和生态建设上也为全国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广东突破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广东既是全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又是资源能源严重匮乏的省份,全省人均拥有常规能源储量不足全国的1/20,全省约100%的煤炭、70%的木材、80%的石油、40%的钢材和68%的粮食需要从外省调入或进口;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珠三角地市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超过30%的国际警戒线。只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走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广东才能真正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广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环境就是民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广东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常住人口达1.08亿。我们必须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大力度推进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让老百姓呼吸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增强获得感,共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

坚持绿色发展,全力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今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东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力争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绿色生态城市群,粤东西北生态屏障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重点将抓好以下方面:

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落实《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财政、产业、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政策和绩效考评体系,推进市县落实主体功能定位,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到2020年,优化开发区域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27.4%,重点开发区域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13.8%。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到202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3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7%,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6万亩以内。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总体思路,提高第三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减轻对资源消耗的依赖和污染排放的压力。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4:40:56,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3%左右,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2%。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以突破节能减排降碳共性、关键性技术瓶颈为重点,积极开展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建筑节能材料、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农业绿色科技等领域关键技术创新攻关,加快节能减排成套化装备研发。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积极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推动传统能源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煤炭消费比重下降3.6个百分点。

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全面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实施重点产业能效赶超计划。推广节能与新能源交通运输装备。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占全部公交车比例超7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建设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建设,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到2020年实施“三旧”改造面积达到100万亩。

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和重点区域污染治理。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新一轮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农村小型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环保基础设施体系,到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95%以上。全面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到2020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比例92%。全面贯彻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力度推进重污染河流和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推进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到2020年,消除重点流域劣V类水体和劣V类水体入海河流,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4.5%,近海海域水质达标率达95%,地级以上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均控制在10%以内。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强化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到2020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达82%。

引导培育绿色消费方式。积极宣传培育绿色消费理念,引导群众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积极引导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扩大绿色消费市场,推动企业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发高能效家电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鼓励绿色产品消费。全面推行公共机构绿色办公,完善绿色采购制度。到2020年,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共识,绿色出行和消费模式基本形成。

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突出发展绿色建筑,实施新建建筑能效提升计划,推进低碳建筑示范工程、建筑节能新技术集成应用工程等。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加强城市立体绿化,推动森林进城围城,抓好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统筹建设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海绵城市”。到2020年,全省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超过60%。

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建设。构建北部环形生态屏障、珠三角外围生态屏障、东南部蓝色海岸带和以西江、北江、东江、韩江、鉴江及区域绿道网为主体的生态廊道网络体系。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到2020年珠三角9市全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森林蓄积量达到6.4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0.5%;建设各类湿地公园155个、自然保护区10个,珠三角水网湿地保护率达85%以上。

深化改革攻坚,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必须依靠法治;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总的思路是,以建设美丽广东、绿色广东为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保障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力争广东率先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广东省将重点推进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通过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有效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所有权边界模糊等问题。二是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通过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着力解决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三是建立空间规划体系。通过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省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着力解决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部门职责交叉重叠、地方规划随意变更等问题。四是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通过构建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着力解决资源使用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五是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通过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着力解决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偏低、保护生态得不到合理回报等问题。六是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通过构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着力解决污染防治能力弱、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一致、违法成本过低等问题。七是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通过构建更多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机制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发育滞后、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八是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构建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解决发展绩效评价不全面、责任落实不到位、损害责任追究缺失等问题。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责编/肖晗题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妍卓]
标签: 新时代   社会主义   生态   文明